

1.微薄的心意。
1.援引其事以對答。
〈書〉凡是(下文大多列舉)戲曲表演的手法,內容非常豐富,~喜、怒、哀、樂、驚、恐、愁、急等感情的流露,全都提煉出一套完整的程式。
1.相馬只選肥壯。喻薦士只舉有財勢者。
1.燃點報警烽火。
2.見"舉燧"。
1.獸名。
1.見"舉綱持領"。
1.提起網的總繩﹐網眼就都張開了;提起皮衣領子一抖﹐衣上的毛就都順了。比喻辦事要抓關鍵部分。
1.檢舉告發(fā)。
1.放置﹐存放。
1.全國的人都激動得像發(fā)狂一樣。語出《禮記.雜記下》"子貢觀于蠟??鬃釉?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樂也。'"
1.展翅起飛。
〈書〉①點火~為號。②專指生火做飯。
1.發(fā)跡。
1.統(tǒng)計人口﹑田畝等以登記成冊。
1.全家。
1.借貸。
推薦(人)~德才兼?zhèn)涞娜藖硇H谓獭?/p>
1.猶舉主。
1.顯示氣節(jié);表彰貞節(jié)。
2.猶言打拍子。
1.借貸。
1.猶眾口。
2.張口。
1.《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后因以"舉跬"謂進行持續(xù)的具體努力。
1.奏樂。
1.舉薦善類。語出《左傳.襄公三年》"建一官而三物成﹐能舉善也夫。唯善﹐故能舉其類。"
2.舉例。
即升力”(××頁)。
1.舉例以闡述要點。語出晉杜預《序》"其發(fā)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
1.滿門﹐全家。
1.稱揚其名。
2.唱名。指僧人唱佛號。
抬起眼睛(看)~遠眺ㄧ~無親。
1.謂人地生疏﹐孤單無依。
1.放炮。
1.著棋下子已有預斷。喻行事沉著果決。
明清 兩代稱鄉(xiāng)試考取的人。
1.哺乳。
1.推薦德才兼優(yōu)的人。
1.舉杯飲酒。
1.放聲。
民間傳統(tǒng)健身運動。利用石頭鑿成形似古銅鎖的運動器具進行鍛煉。方法有舉、擲、接等。舉法有單手推舉、抓舉;擲法有飛擲、反擲、跨擲、背擲等;接法有手接、指接、肘接、肩接、頭接等,并可組成花式練法。
1.猶舉世。
1.停放靈柩之室。
1.疏遠之貌。
1.即桕脂。參見"桕脂"。
1.用桕脂做成的蠟燭。
1.亦作"廄長"。
2.掌管馬廄的官吏。
1.亦作"廄芻"。
2.草料。
1.亦作"廄將"。
2.官名。
1.亦作"廄庫"。
2.牲口房和庫房。
1.馬房。
1.亦作"廄騶"。
2.主駕車馬的騎士。
1.拯救;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