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勢曲折﹐林木茂密貌。
1.用魚肉等制成的醬。因調制肉醬必用鹽醋等作料,故稱。
1.亦作"?壺"。
2.酒壺。
1.亦作"?雞"。
2.即蠛蠓。古人以為是酒醋上的白霉變成。
1.比喻狹小的天地。
1.亦作"?醬"。
2.醋和醬。亦指醬醋拌和的調料。
1.酸梅。
1.酒壇。
1.陡險。
1.險峻。
1.艱險。
1.縫隙。
1.艱險;險惡。
1.羲和所駕之車。指太陽。
1.陽光。
1.即羲和。羲氏與和氏的并稱。為傳說中堯時執掌天文歷法的官吏。
1.日光。
1.陽光。
1.指太陽。
1.指太陽。曦,通"羲"。
1.日月。舒,望舒,借指月亮。
1.謂陽光微弱。多指清晨的日光。
1.曦車。
1.太陽。
1.羲和馭車。指太陽運行。
1.日月。
1.比喻欲望有限。語本《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1.鼷鼠與鼲鼠。
1.猶鼷鼬。
1.比喻欲望有限。
1.鼷鼠的窩。比喻小孔。
1.鼷鼠與鼬鼠。泛指小鼠。
1.亦作"鸂?"。亦作"鸂鶆"。
2.水鳥名。形大于鴛鴦,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稱紫鴛鴦。
1.亦作"鸂?"。
2.鸂鶒。
1.見"鸂?石"。
1.鸂鶒。
1.亦作"觽辰"。
2.童年。
1.亦作"觹解"。
2.如觿之解結。比喻以明智解開事物的癥結。
1.解結錐與礪石。泛指古代童子所佩飾物。
1.亦作"觽年"。
2.語本《詩.衛風.芄蘭》"芄蘭之支,童子佩觿。"后因以"觿年"為童年。
1.亦作"觽歲"。
2.童年;初年。
1.謂習慣于安定。
1.操演軍事。
2.精通軍事。
1.謂學習省察。語本《孟子.盡心上》"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朱熹集注"著者,知之明;察者,識之精。言方行之而不能明其所當然;既習矣,而猶不識其所以然,所以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多也。"
1.經常。
2.因順常道。
3.沿襲舊章;遵循常規。
1.演習戰陣之事。陳,通"陣"。
1.見"習家池"。
1.學習和傳承。
1.謂能言善辯,長于辭令。
1.指平日所受的教導。
1.謂養靜以止息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