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盛香料的小囊。佩于身或懸于帳以為飾物。
2.有香味的取暖器。
3.借指荔枝。
4.指麝的藏香器官。
1.日光。喻君王的恩澤。
1.即日晷儀,測日影以定時刻的儀器。
1.猶干擾。
1.治理國家。
①果實的一大類,包括莢果、堅果、穎果和瘦果。通常指外有硬殼而水分少的果實,如栗子、榛子、核桃。②曬干了的水果,如柿餅。
1.指沙漠。
1.捍護。
因降水不足而土壤、氣候干燥。
1.猶干旱。
1.猶干旱。
同‘干號’。
不落淚地大聲哭叫。也作干嚎。
1.消耗凈盡。
1.一種不攙水的釀酒法,轉指不攙水的酒。
1.主干河流。
(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
1.猶言主翮。翮,羽的主莖。借指理事的才能。
1.北斗星的斗柄三星中的玉衡。指北斗。
1.未經揉制而直接烘干的粗茶。
1.深紅色。
1.用豻皮裝飾的箭靶。干,通"豻"。
1.干糧。亦泛指普通的食品。
1.干燥■剌,語助詞。
利用干燥劑等使鮮花迅速脫水而制成的花。這種花可以較長時間保持鮮花原有的色澤和形態。
1.帝王的教化。
1.擾亂心意。
1.旱災。
1.陽光。
1.觸犯忌諱。
要嘔吐又吐不出來他一聞到汽油味就~。
1.掛名的婚姻。
1.謂干擾冒犯。
1.做工作,從事勞動。
指曬干、風干的果品。
以載運干燥貨物為主的貨船。分為散貨船和雜貨船兩類。前者專載運散裝貨物,如礦石、煤、散糧等;后者以裝運成包、成捆、成桶等雜件貨為主,也可裝運某些散裝貨。
1.中醫學病癥名。俗稱"絞腸痧"。指霍亂之欲吐不吐,欲瀉不瀉,心腹絞痛者。
2.白忙亂。
1.帝業,國基。
1.優異的業績。
1.鳥名。
心里著急而沒有辦法。
1.枯瘦。比喻文章貧乏無味。
1.違犯法紀。語出《左傳.襄公十三年》"干國之紀,犯門斬關。"
2.猶干系;責任。
一地區一年中降水較少的時期。具有常年持續一月至數月、每年重復出現的特點。在低緯度地區,因全年溫度的季節變化不明顯而降水較顯著,故常用干季和雨季劃分季節。熱帶地區,干季主要出現于冬季;在副熱帶的地中海氣候區,干季出現于夏季,在季風氣候區則主要出現于冬季;近赤道地區,全年有兩個干季。
1.猶言成就。
2.謂辦事干練而有成效。
1.主持家事;當家。
2.指很能干的人。
1.清乾隆﹑嘉慶兩朝的合稱。
1.清乾隆嘉慶年間(公元1736-1820)講究訓詁考據的經學派系。源于明清之際的顧炎武。到干嘉時,學者繼承古文經學的訓詁方法而加以發揮,用于古籍整理和語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謂"樸學"(即"漢學")。從校訂經書擴大到史籍和諸子,從解釋經義擴大到考究歷史﹑地理﹑天文﹑歷法﹑音律﹑典章制度;對古籍和史料整理,有較大貢獻。
〈方〉打架;吵架。
1.謂天德剛健。語出《易.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2.猶干剛。
1.上天的鑒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