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政黨的歷史。亦專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
1.古代以民之男女為山公﹑山嫗的迷信活動。
1.叢山環抱的地方。
1.山中泉水。
2.猶山水。指山水風景。
1.山間小鳥,如麻雀等。
2.鳥綱,山雀科各種類的通稱。小型鳴禽,主食昆蟲及幼蟲,為農林益鳥。我國常見的有白臉山雀。體長約13厘米,頭部羽毛藍黑色,頰部白色,活躍于山區林間。
1.山的缺口。
1.鳥名,古稱鷽。鳴禽類。狀如鵲而色深青,有文彩,赤嘴赤足,頭上有白冠,尾白而長,不能遠飛。
1.古代北方民族名,又稱北戎,匈奴的一支。活動地區在今河北省北部。見《春秋.莊公三十年》﹑《漢書.匈奴傳上》◇亦為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
1.山的姿容。
1.形容胸懷寬廣,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樣容物。
1.見"山阜"。
1.山中的野菜。
1.桑樹的一種,葉可飼蠶,內皮可造紙,木可制弓。
1.即山魈。
1.亦作"山?"。
2.即山魈。
1.山的景色。
1.住在山寺的僧人。
2.僧人自稱的謙詞。
1.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泛指廣袤遼闊的大地。
1.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
1."出"字的隱語。語出《玉臺新詠.之一》"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1.猶山火。山中草木焚燒而燃起的火。
1.山中住宅;山中的房舍。
1.即麝香。雄麝肚臍和生殖器之間的腺囊的分泌物。
1.山形。
1.主管某山的神靈。
1.方言。老虎的諱稱。
1.見"山墻"。
1.周官名。
1.杜鵑花的別稱。花開紅色。也叫映山紅。
1.山中草木的果實。
1.佛教語。僧侶的住處。
1.山區集市。
2.山中蜃景。
1.謂管理山林的職事。
2.山中的事物。
1.山的形勢或氣勢。
1.山的入口。
1.《詩.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后因以"山壽"比喻人長壽。
1.山中野菜。
1.薯蕷的別名。
1.山中的戍所。
1.古代通天冠上的裝飾。
1.山中別墅。
2.山野。墅,同"野"。
簡稱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形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隋唐時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于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傳統上按畫法風格分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
1.宋代一種用繒彩裁剪制成的百衲式僧服。
1.指高妙的琴曲。
1.賞玩山水的志趣。
2.謂知音人的情意。典出《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峩峩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1.指高妙的琴曲。
1.對山區征收的稅捐。
1.山居的情思。
2.山的情思。
1.山中寺院。
1.山隈,山角。廀,古"廲"字。
1.住在山中的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