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響應。向,通"響"。
1.專權(quán)。
1.禁錮﹐束縛。
1.固執(zhí)拘泥。錮﹐通"固"。
1.瓜子。
1.地名。在江蘇六合東南。有瓜步山﹐山下有瓜步鎮(zhèn)。古時瓜步山南臨大江﹐南北朝時屢為軍事爭奪要地。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攻宋﹐率軍至此﹐鑿山為盤道﹐設氈殿﹐隔江威脅建康(今南京市)。明清時設巡檢司于瓜步鎮(zhèn)。步﹐今寫作"埠"。
1.瓜圃。
1.瓜圃芋畦。《文選.左思》"其圃則有蓌蒻茱萸,瓜疇芋區(qū)。"劉良注"疇者,界埒小畔際也。"呂向注"區(qū),畦也。"后以喻立界分域。
1.方言。因不高興而板起臉。
〈書〉春秋時齊襄公叫連稱和管至父兩個人去戍守葵丘地方,那時正當瓜熟的季節(jié),就對他們說,明年吃瓜的時候叫人來接替(見于《左傳》莊公八年)◇來把任期已滿換人接替叫做瓜代。
1.中藥名。即甜瓜的瓜蒂。黃褐色﹐質(zhì)柔韌。味苦﹐性寒﹐有催吐﹑利尿等作用。
1.喻子孫蕃衍﹐相繼不絕。
2.喻親族。
1.指能通航運瓜船的河。
像切瓜一樣地分割或分配,多指分割疆土。
1.喻國土分裂﹐群雄對立。
1.見"瓜剖豆分"。
1.猶瓜分。
瓜和葛都是蔓生的植物,能纏繞或攀附在別的物體上,比喻輾轉(zhuǎn)相連的社會關(guān)系,也泛指兩件事情互相牽連的關(guān)系他與此事沒有~。
1.瓜與果。亦泛指果品。
1.泛指瓜類作物。
2.星宿名。
1.泛指瓜與果。
1.醬漬的瓜。
1.謂食瓜薦新﹐必先祭祖﹐示不忘本。
1.即瓜皮帽。
1.見"瓜田李下"。
1.比喻處于被懷疑的境地。
1.方言。牽連。
1.喻人事上輾轉(zhuǎn)牽連。
1.瓜的綿瓤。
1.喻國土分裂。
1.栝樓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栝樓》。
1.見"瓜牛廬"。
1.植物名。皋蘆的別稱。
1.瓜的藤蔓。
2.喻株連。
1.指舊時統(tǒng)治者對臣下﹑人民的殘酷誅戮迫害。輾轉(zhuǎn)牽連﹐如瓜蔓之蔓延﹐故稱。
1.指農(nóng)歷五月黃河水汛。
2.泛指農(nóng)歷五月的一般水汛。
1.經(jīng)過五六次加工用作釀酒原料的糯米。
1.《詩.大雅.綿》"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朱熹集傳"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者常小﹐其蔓不絶﹐至末而后大。以比周人始生于漆沮之上﹐而古公之時其國甚小﹐至文王而后大也。"后以"瓜綿"喻子孫昌盛。
1.即蝸牛。
1.形似蝸牛殼的小圓舍。泛指簡陋的居處。
1.瓜類植株開花后剛結(jié)的未成形的瓜。
以種瓜為主的農(nóng)民。
1.見"瓜皮船"。
2.見"瓜皮帽"。
1.亦稱"瓜皮艇"。
2.一種簡陋小船。
1.見"瓜皮搭李樹"。
1.亦作"瓜皮搭李皮"。
2.宋時俗語。喻強拉親族關(guān)系。
(~兒)像半個西瓜皮形狀的舊式便帽,一般用六塊黑緞子或絨布連綴制成。
1.見"瓜皮船"。
1.猶瓜分。
1.如瓜剖分﹐如棋分布。比喻區(qū)分布局﹐職司有序。
1.指親戚。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