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干魚,腌魚;腌臘食品。
1.蜀錦的色彩。比喻絢麗美艷。
1.指蜀地所產的茶。
2.花名﹐可供觀賞。
1.蜀地的川流。
2.指蜀地。
1.宋哲宗元佑年間守舊派朝臣洛﹑蜀﹑朔三黨之一﹐也叫川黨。主要成員蘇軾﹑呂陶都是四川人﹐故稱。三黨皆反對王安石新法﹐軾與洛黨之程顥﹑程頤交惡﹐兩黨互相攻擊﹐勢如水火﹐直至北宋亡。
1.蜀中所作有環的刀。
1.蜀中的道路。亦泛指蜀地。
1.樂府《瑟調曲》名。南朝梁簡文帝﹑劉孝威等均有此作﹐唐李白所作尤有名。
2.謂入蜀道路的艱難。
1.樂府名。相對樂府《蜀道難》而作。
1.泛指蜀的君主。
2.相傳蜀帝杜宇死﹐其魂化為杜鵑◇用以借指杜鵑。
1.即杜鵑花。
1.指蜀先主甘后故事。甘后容貌美麗﹐先主召入綃帳中﹐取玉人置后側﹐擁后而玩玉人。
1.古代蜀國的都城。即今四川省成都市。
1.指原產蜀都的海棠。
1.漢武帝陳皇后別在長門宮﹐聞蜀郡司馬相如工文辭﹐乃奉黃金百斤為相如﹑文君取酒。相如為作《長門賦》以悟主上﹐遂復得親幸◇用"蜀賦"為典﹐指后妃求幸之事。
1.指四川的劍閣。
1.泛指蜀地。
1.樂府相和歌辭名。又名《四弦曲》﹑《蜀國四弦》。南朝梁簡文帝﹑隋盧思道﹑唐李賀等均有此作。
朝代名。三國之一。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建都成都(今屬四川),歷史上又稱蜀。263年,為魏所滅。
1.指海棠。棠一稱蜀客。花色紅﹐故名。
1.相傳帝嚳之子封于蜀﹐為蜀侯。古蜀國后為秦惠王所滅。
1.鳥名。指杜鵑。相傳蜀主名杜宇﹐號望帝﹐死化為鵑。春月晝夜悲鳴﹐蜀人聞之﹐曰"我望帝魂也。"故稱。
1.大雞。
1.見"蜀箋"。
1.蜀郡境內的江河。
1.蜀地所產的姜。為調味佳品。語本《呂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陽樸之姜。"高誘注"陽樸,地名,在蜀郡。"
1.落葉灌木﹐產于蜀中﹐又稱巴椒﹑川椒。果實光黑﹐肉厚皮皺﹐腹里白﹐氣味辛辣﹐可作香料。
1.植物名。產于蜀地。莖葉供食用﹐種子入藥。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蜀芥蕓薹芥子》"蜀芥﹑蕓薹取葉者,皆七月半種……十月,收蕪菁訖時收蜀芥。中為咸淡二菹,亦任為干菜。"一說,白芥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一.白芥》。
1.比喻(聲名)高貴。
1.蜃精。相傳為許真君所斬。
1.即蜀葵。
1.秦滅古蜀國﹐始置蜀郡『仍其舊﹐轄境包有今四川省中部大部分﹐治所在成都。
1.指旅居在外的蜀人。
2.海棠的別名。
3.指漢司馬相如。相如為蜀郡人﹐故稱。
1.植物名?;ㄓ屑t﹑紫﹑黃﹑白等色﹐供觀賞。
1.即涿鹿。相傳黃帝誅蚩尤于此。
1.同"蜀鹿"。
1.蜀中織造的輕羅。
1.蜀黨﹑洛黨的并稱。
1.蜀地所產的麻紙。
1.一種體型較小的馬。
1.山名。即劍門。在四川省劍閣縣北。山勢險峻﹐古為戍守之處。亦代稱蜀地。
1.指杜鵑。相傳為古蜀帝杜宇所化﹐故稱。
1.猶蜀魂。
1.落葉灌木常山的苗。根供藥用。
1.漢蜀郡司馬相如所用的琴。相傳相如工琴﹐故名。亦泛指蜀中所制的琴。
1.蜀郡的狗。
1.即蜀扇。
1.蜀地山岳的泛稱。
1.蜀中所產的扇子。
1.產于蜀地的次于玉的石。
1.蜀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