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荸薺的別名。
1.世代相沿的奴仆。
2.明清時在安徽寧國府地區,往往有某姓村民世代為另一姓村民服役的習俗,謂之世仆。
1.家世譜系。
1.猶世親。累世的親戚關系。
1.猶世交。
1.經世之才。
1.幾代都有親戚關系。
1.世代承襲為卿大夫。
1.時代風氣。
2.世俗之情。
3.世態人情。
4.勢利。
5.猶言世人,時人。
1.猶言世情。
1.承繼權勢。
1.猶鐵券。明代賜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權的憑證。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為九等,外刻其功,中鐫其過。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內府。若子孫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過予以赦減。
1.世間的人;一般的人。
2.指未出家的世俗之人,與"僧侶"相對。
1.世俗的榮華富貴。
1.俗儒。
2.指經師。
3.當代的學者。
1.世間的祥瑞。
1.明連江陳第藏書堂名。第藏書多善本,有《世善堂書目》,藏書至清乾隆初散佚。其書目,清鮑廷博刊入《知不足齋叢書》。
1.人世間。
1.謂世間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
1.社會的禮法。
1.當世之士;文士。
2.世俗之士。
1.世系姓氏。
1.累世;代代。
1.指士農工商各自具備的技藝。
2.指世代相傳的專業,如巫﹑醫﹑卜筮等。
3.時事;世上的事。
4.世務;塵俗之事。
5.指社交應酬﹑人情世故。 6.大勢。 7.局面。
1.社會上的形勢。
1.即明堂。
2.指宗廟。
1.佛教謂僧尼的實際年壽為"世壽",以別于"僧臘"(受戒后的年歲)。
1.對父輩朋友中年齡小于己父者的稱呼。
2.明清翰林稱太老師的兒子為世叔。太老師,科舉時座師的老師。見明張位《詞林典故》。
3.世父和叔夫的合稱。
1.世系的輩數。
2.壽數;定數。
一名《世說》、《世說新書》。志人小說集。南朝宋劉義慶作。原本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主要記載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軼事。展現出當時清談放誕的士風及貴戚豪族傾軋爭斗的現實。語言精練雋永,人物描寫個性鮮明。對后世筆記小說、戲曲影響頗大。
1.世代祭祀。
1.猶世嫡。
2.家世﹑后代。
1.嫡孫。
1.猶世兄。
1.世俗的情態。多指人情淡薄而言。
2.指政治形勢。
1.指趨炎附勢的人情世故。
1.社會輿論。
1.俗套。
1.家族世代相承的系統。
2.世代統率。
1.塵世的道路,人生的歷程。
1.同"世涂"。
1.時世艱難。
1.塵世之外;世俗之外。
1.超脫世俗之人。
2.指僧道﹑神仙。
陶淵明《桃花源記》描述的一個理想世界桃花林盡頭是一個水源,水源處有一座山,山中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那兒沒有戰禍,人民安居樂業,祥和無欺◇用來指不受外界影響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1.比喻社會上法律禮教﹑倫理道德對人的束縛。
1.社會上的名望。
1.世間的虛假浮華。
1.謂爵位世代相傳。
2.世爻之位。
1.人世滋味;社會人情。
2.指功名宦情。
1.世交之家的晩輩對長輩男子的稱呼。亦用作對長者的敬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