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盜賊的供辭。
1.亦作"斗囂"。
2.爭斗喧鬧。
1.方言。逗笑兒。引人發笑。斗,通"逗"。
1.亦作"斗心"。
2.猶斗志。
3.指進取心。
用心思相斗(含貶義)。
1.指北斗星。
1.糧食商行。
1.胸部隆起如斗狀。相傳大禹出生時,胸有玉斗。見《帝王世紀》◇因以"斗胸"為圣君之象。
1.亦作"阬穴"。
2.以淺識競勝。穴,穴見,一孔之見。
1.亦作"斗雪紅"。
2.月季花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月季花》。
1.亦作"斗鴨"。
2.使鴨相斗的博戲。相傳起于漢初。
3.指人工豢養專供斗鴨游戲用的鴨。
1.猶言斗口齒。以戲言相挑逗。斗,通"逗"。
煙斗絲。
1.亦作"斗妍"。
2.猶斗艷。比美。
(~兒)內斜視的通稱。
1.見"斗艷"。
1.亦作"斗艷爭芳"。
2.競相比賽艷麗﹑散發芳香。
1.亦作"鬪艷爭輝"。
2.競相比賽美麗﹑煥發容光。
1.亦作"斗艷爭妍"。亦作"斗苀爭妍"。
2.競相比賽艷麗。
1.亦作"斗葉"。
2.一種博戲。紙牌戲之一種。
1.亦作"斗葉子"。
2.見"斗葉"。
1.亦作"斗蟻"。
2.見"斗蟻"。
1.比喻無實用。斗﹑箕皆星宿名,一象斗,一象箕,故以為名。語出《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孔穎達疏"言維此天上,其南則有箕星,不可以簸揚米粟;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不可以挹?其酒漿。"
1.亦作"斗意"。
2.猶斗志。
1.亦作"斗殷牛"。
2.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紕漏》"殷仲堪父病虛悸,聞床下蟻動,謂是牛斗。"后遂以"斗殷牛"比喻因病虛而心神恍惚。
1.亦作"斗引"。
2.逗引,勾引。斗,通"逗"。
1.亦作"斗飲"。
2.猶斗酒。
1.大印。指官印。
1.亦作"斗迎"。
2.迎面相斗。
1.斗和斛。兩種古量器。亦用為量器的統稱。甬,通"桶"。
1.舊時官府倉場中的一種額外苛斂。
1.亦作"斗魚"。
2.著名觀賞魚類。體側扁,長方形,被櫛鱗。赤褐色,有藍色或綠色橫帶,鰓蓋后緣并有一藍斑﹐頗美麗。雄魚善斗﹐因名。我國南北各地均產。
1.亦作"斗羽"。
2.鳥類自相爭斗。
1.亦作"斗韻"。
2.謂聯句或賦詩填詞時以險韻競勝。
1.亦作"斗攢"。
2.湊聚。
1.亦作"斗鑿"。
2.古代小兒游戲。以鐵擊地。
1.亦作"斗戰"。
2.戰斗。
1.小帳。形如覆斗,故稱。
1.謂如北斗七星之曲折。
1.形容道路﹑河流等曲折蜿蜒。
1.方言。吵架。
①指矛盾的雙方互相沖突,力求戰勝對方階級斗爭。②用說理、揭發、控訴等方式斗爭斗爭反革命分子。③盡自己的全力而奮斗我們現在需要造就一大批為民族解放而斗爭到底的先鋒隊。
1.亦作"斗爭斗合"。
2.猶糾纏。
辯證法中指矛盾雙方互相排斥和互相否定。斗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對事物或矛盾的發展起著重大或決定的作用。矛盾的性質和特點不同,矛盾斗爭的特點和形式也不同。斗爭性和同一性相結合,構成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
辯證法中指矛盾雙方互相排斥和互相否定。斗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對事物或矛盾的發展起著重大或決定的作用。矛盾的性質和特點不同,矛盾斗爭的特點和形式也不同。斗爭性和同一性相結合,構成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
1.亦作"斗諍"。
2.同"斗爭"。
1.亦作"斗紙牌"。
2.一種博戲。
戰斗的意志激勵~ㄧ~昂揚。
1.斗爭意志高昂。
用智謀爭勝。
1.北斗轉向。表示天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