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肆意胡言,造謠生事。
1.即懶架。
1.即曲幾。
1.疲倦。
1.猶困倦。
1.沒精打彩。
1.沒精打采貌。
1.方言。花卷一類的面食。
1.舊稱打牲口的粗短皮鞭。
1.猶懶散。
1.疲倦虛弱。
1.韭的別名。
1.猶言懶洋洋。
1.亦作"懶妥妥"。
2.精神不振貌。
1.見"懶拖拖"。
1.見"懶惰"。
1.逃學。
(~的)沒精打采的樣子。
1.謂無意于世事。
2.不想,不愿意。
1.指三國魏嵇康。嵇康曾任中散大夫,與山濤皆名列竹林七賢。山濤官選曹郎,舉嵇康自代。嵇答書拒絕,說自己性格疏懶,頭面常一個月或十五天不洗,起床很遲,身上都是虱子;放縱日久,不合禮法的事很多,等等。見《晉書.嵇康傳》﹑《文選.嵇康》◇用為疏懶不耐官事的典故。
1.疏懶笨拙。
1.猶腐爛。
1.猶斑爛。燦爛多彩。
1.稱妙舌或利舌。
1.舊時稱打上很多硬印的銀元。
1.比喻呆坐一地,忘時廢事。
1.光芒閃耀。
1.謂光彩奪目,美不勝收。
1.損傷胃腸;使胃腸潰爛。
2.借指酒。
1.鉤吻的別名。
1.一種烈性的酒。
1.方言。牛瘟。
1.痘瘡潰爛。
1.形容十分狼狽窘迫的情狀。
1.猶煥發。
1.加水較多而煮成的又軟又爛的飯。
1.同"爛柯"。
1.猶破碎。
1.見"爛汗"。
1.光輝燦爛貌。
1.猶老好人。
1.深紅。
2.指落地的紅葉。
1.腐爛敗壞。
1.水蛭的別名。
1.比喻秀才的酸腐無用。
1.明亮耀眼貌。
1.烈火。
2.火藥的一種。
1.詈詞。稱好吃懶做﹑不務正業的人。
1.極賤,謂價格極低。
1.形容物成稀糊狀。
1.形容物體呈稀爛的糊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