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前賢;先賢。
1.厭惡鄙視。
1.古喪禮,母亡,子服三年喪;父在母亡,則減一年,稱厭降。
因厭煩而提不起精神繼續做下去她早就厭倦那種窒息的乏味的生活。
1.滿足﹑快意。
1.以此為滿足而眷戀。
1.厭惡戰亂。
1.見"厭魅"。
1.亦作"厭媚"。
2.謂用迷信方法祈禱鬼神以迷惑或傷害別人。
1.惡夢。
1.謂壓服災難,挫敗敵軍。
1.厭煩惱怒。
1.膩煩。
1.厭惡而嫌棄。
1.安然;安定。
2.和悅貌。
1.謂以巫術祈禱鬼神除災降福,或致災禍于人,或降伏某物。
1.太陰所居之辰。古人認為此日行事,將得惡果。
1.厭煩﹑不滿的臉色。
1.壓死。
2.指鎮壓。
3.消除。
1.供佩帶的一種物品,形似鑄幣,正面鑄有各種吉祥語。舊俗認為可以壓伏邪魅,故稱"壓勝錢"。參閱宋洪遵《泉志》十五﹑王黼《宣和博古圖錄》。
也稱神經性厭食癥”。心理障礙之一。表現為長期過分節食導致食欲缺乏,體重明顯減少,嚴重者可導致極端營養不良,甚至危及生命。多見于少女。治療可用精神療法和行為療法等。
消極悲觀,不愿意再活下去困苦和折磨使她產生厭世的念頭。
對世界的未來和社會、人生前途喪失信心的態度和觀點。認為世界虛幻如夢,有苦無樂,因而感到悲觀絕望,甚至認為生不如死,以求解脫。
1.厭倦于事。
1.方言。泛酸水。
1.充分聽取。參見"厭聞飫聽"。
2.不愿聽。
1.令人憎惡之物。
①茂盛的樣子厭厭其苗。②(yān yān)安靜的樣子厭厭夜飲。③(yānyān)微弱的樣子列星皆失色,厭厭如滅。
1.合宜。
1.潮濕。
1.見"厭?"。
1.厭當。
1.吃飽;吃膩。
2.滿足。
1.厭惡。
1.后﹑妃﹑公主所乘的車。因以翟羽為蔽,故稱。翟,雉。
1.滿足。
1.善美明達。亦指善美明達之士。
1.賢人;才士。
1.賢智之士。
1.謂幾案面南,人坐硯北。指從事著作。
1.硯水凍成的冰。
1.可作硯臺的石料。
1.硯端貯水處。凹陷如槽,故名。
1.撰擬草稿。作文需用筆硯,故云。
1.蟾蜍形的硯滴。置水其中,則自蟾蜍口滴水入硯。宋何薳《春渚紀聞.銅蟾自滴》"古銅蟾蜍,章申公研滴也。每注水滿中,置蜍研仄,不假人力而蜍口出泡,泡殞則滴水入研。"
1.凹形的硯。亦指硯端貯水處。
2.洗硯的水池。
1.滴水入硯的文具。也稱水注。
1.用以放置硯臺的木格。
1.指依靠筆墨維持生計。
1.即硯臺。
1.指從事文書工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