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往跡"。
2.人或車馬行進所留下的蹤跡。
3.前人或過去的事跡。
1.見"誅譴"。
1.亦作"誅遣"。
2.誅殺貶謫。
1.需索﹔強制征收。
1.見"誅求無已"。
1.斂取﹑需索財賄沒有限度。
1.謂勒索﹐強取沒完沒了。
1.懲罰收治。
1.殺掉。
1.責備。
1.晉梁王肜曾違法﹐周處(子隱)深文案之◇氐人齊萬年反﹐肜為征西大將軍﹐都督關中諸軍事﹐處為前鋒。肜逞宿憾﹐命處進討﹐軍無后繼﹐處力戰而死。見《晉書.周處傳》◇以"誅肜"為誅滅陷害忠良者。
1.殺戮。
1.誅殺與赦免。
1.對行為或所做的事加以譴責。
1.首當其誅者。
2.引申為罪魁禍首。
1.誅求索取。
1.征伐﹔討伐。
1.芟夷。
1.誅滅。
1.屠戮。
1.殺戮和流放。
1.責罰貶黜。
1.懲治﹑脅迫。
1.謂揭露﹑指責人的思想﹑用心。
1.斥退疏遠。
1.懲罰﹔責罰。
1.誅殺﹔斬殺。
1.誅戮責罰。
1.誅戮﹑貶斥。
1.誅戮﹑族滅。
1.討伐有罪者。
1.責罰﹐治罪。
1.春秋二小國名。
1.洙水和泗水。古時二水自今山東省泗水縣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春秋時屬魯國地。孔子在洙泗之間聚徒講學。《禮記.檀弓上》"吾與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間。"后因以"洙泗"代稱孔子及儒家。
1.見"茱萸囊"。
1.古俗重陽節佩茱萸,相約登山宴飲,稱茱萸會。
1.指重陽節。
1.古錦名。
1.裝有茱萸的佩囊。古俗重陽節取茱萸縫袋盛之,佩系身上,謂能辟邪。
1.唐俗重陽節登高宴飲時佐酒的女侍。
1.猶株守。
1.猶根柢,基礎。
1.見"株拘"。
1.殘根斷樹。
1.謂因受株連而被殺。
1.亦作"株駒"。亦作"株枸"。
2.枯樹根。
1.見"株拘"。
1.同一行中相鄰的兩個植株之間的距離。
1.樹樁,木根。
1.木頭與土塊。喻愚昧無知。
1.株連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