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蔭庇。
1.產生焦躁的情緒。
2.產生火氣﹑熱氣。
3.取火;使柴﹑炭等燃燒起來。
4.指鍋爐工。
1.指制造業以外的生產部門如農業﹑林業﹑畜牧業等生產的產品。
1.活捉。
①生存的機會、希望出現了一線生機。②生氣;活力勃勃生機。
1.長出新肉。
2.指促進長出新肉的藥。
1.生病。
1.舊謂登記投生者的冊子。
1.經濟學的舊譯。
1.視生如寄,視死如歸。表示豁達之辭。
1.謂牲祭。
2.為赴死或將死的人舉行祭禮。
1.生辰。
1.種植作物。
1.生豬腿。
1.生員與監生。
1.手掌或腳掌上因摩擦多長出了硬皮。亦用以形容次數太多。
1.自卑自賤。
1.謂執拗。
1.活的將領。
1.投降。
1.戲劇角色之一。南戲,明清傳奇多扮青壯年男子。今通常指老生。
1.同"生角"。
1.謂初到某處,人生地不熟。
1.挾持。
2.猶強盜。
1.見"生結香"。
1.亦省作"生結"。
2.沉香中之上品。
1.比目魚的別名。
1.養生之戒。
1.儒生所戴的頭巾。
1.出產黃金。
2.未經冶煉的丹砂﹑金砂。
3.金礦石之一種。
1.生路。
2.分泌唾液;增益津液。
3.出汗。
1.未經煮過的酒。一般指米酒。
1.猶言生來就有;天生。
1.我國古代為觀測日﹑月﹑五星的位置和運動,把黃赤道帶自西向東劃分為十二個部分,稱為十二度。也稱十二次。
1.形容程度極深。比用"十分"的語氣更強。
1.見"十二分野"。
1.亦作"十二峯"。
2.指川﹑鄂邊境巫山的十二座峰。峰名分別為望霞﹑翠屏﹑朝云﹑松巒﹑集仙﹑聚鶴﹑凈壇﹑上升﹑起云﹑飛鳳﹑登龍﹑圣泉。
3.曲牌總名的一種。屬南曲南呂宮,以由《三仙橋》﹑《白練序》﹑《醉太平》﹑《普天樂》﹑《征胡兵》﹑《香遍滿》﹑《瑣窗寒》﹑《劉潑帽》﹑《三換頭》﹑《賀新郎》﹑《節節高》﹑《東甌令》十二只曲牌組成,故名。
長詩。蘇聯勃洛克作于1918年。仿照十二使徒尋找耶穌基督的故事,寫十二個赤衛軍戰士在十月革命后的風雪之夜巡視彼得格勒的大街。那些舊制度的維護者資本家、雄辯士、神父、貴婦人在黑暗中咒罵革命。而代表新世界的十二個戰士則英勇剛強,堅定地向前邁進。
1.指《春秋》所載魯國的十二個國君,即隱公﹑桓公﹑莊公﹑閔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
1.即十二律。
2.天文學名詞。太陽與月亮沿黃道運行一周,每年會合十二次,每次會合都有一定部位,分黃道周天三百六十度為十二段,每段三十度,稱十二宮。名為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星紀,玄枵等。亦名為白羊,金牛,陰陽(一作雙子),巨蟹,獅子,雙女(一作室女),天秤,天蝎人馬,磨羯,寶瓶,雙魚。參閱明貝琳《七政推步》﹑清阮葵生《茶馀客話》卷十八。
1.唐代樂名。唐初祖孝孫斟酌南北,考證古音,修定雅樂制成。名目是豫和﹑順和﹑永和﹑肅和﹑雍和﹑壽和﹑太和﹑舒和﹑昭和﹑休和﹑正和﹑承和。其樂合三十二曲,八十四調,號《大唐雅樂》。
1.小太平鳥的別稱◎鳥的一種,體形近似太平鳥而稍小,尾羽末端紅色,故名。
1.古時官府大宅門外例有執戟的衛兵,左右各六名,因以十二戟借指守門衛士。
1.唐長安皇城南北七街,東西五街,因以"十二街"借指長安城的街道。
1.《宋史.岳飛傳》"﹝秦檜﹞言飛孤軍不可久留,乞令班師。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于一旦!'宋代凡傳遞赦書及軍事上最緊急的命令,皆用金字牌。"后因以"十二金牌"作為緊急命令的代稱。
1.指秦始皇統一中國后,銷毀天下兵器而鑄成的十二個銅人。事見《史記.秦始皇本紀》。
1.指《春秋》。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故稱。一說,指六經,六緯,或《易》上﹑下經加十翼。
2.指儒家的十二部經書。唐文宗時在國子學立石,刻《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十二經。參閱清成瓘《箬園日札》卷五。
3.即十二經脈。
1.曲曲折折的欄桿。十二,言其曲折之多。
1.天子冕冠前后各懸垂的十二條玉串。
2.借指天子。
1.指神話傳說中的仙人居處。
2.泛指高層的樓閣。
3.見"十二重樓"。
1.古樂的十二調。陽律六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亡射;陰律六大呂﹑夾鐘﹑中呂﹑林鐘﹑南呂﹑應鐘。共為十二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