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鱉的俗稱。
1.這里,這地方。
1.見"這里"。
1.方言。猶言這一帶地方。
1.猶言這些人們。
1.這么。
2.猶這種。
1.見"這"。
1.同"這搭"。
1.這里,這邊。
1.猶言這個時候。
1.表示承上文提出的已成為現實的或已肯定的前提作出推斷。
1.見"這坨兒"。
1.亦作"這陀兒"。
2.這里,這地方。
1.指近期內發生的事情。
1.指近期內發生的事情。
1.見"這壁廂"。
1.猶言這一段時間。
1.指示較近的兩個以上的事物或人。
2.指代比較近的處所。
3.猶言這么一點點大。
1.猶言這一下子。
2.見"這些"。
1.指代比較近的兩個以上的事物。
1.指較近的兩個以上的事物。
1.這樣。
1.猶言這個時候。
1.亦作"這蚤晩"。
2.猶言這個時候。常指時間晩。
1.見"這早晩"。
1.現在,目前。
1.現在,目前。
1.指方式﹑動作或情況。
1.用柘木制的杓子。
1.用柘葉飼養的蠶。
2.指柘蠶絲。
1.用柘木制的杵。
1.柘木做的彈弓。
1.山名。在今江西省金溪縣西,與臨川縣靈谷山相接,舊有宋王安石讀書堂。
1.柘木做的弓。柘樹枝長而堅,宜作弓。
1.亦作"柘館"。
2.漢上林苑中嬪妃所居之館。
3.泛指內宮。
1.山礬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山礬》。
1.用柘木汁染的赤黃色。自隋唐以來為帝王的服色。
2.指柘黃袍。
3.柘木上所生的木耳。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三.木耳》。
1.赤黃色的袍。隋文帝始服,后泛指皇袍。
1.即柘黃袍。
1.《周禮.夏官.司爟》"司爟掌行火之政令"鄭玄注引鄹子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榓之火,冬取槐檀之火。"后因以"柘火"代指季夏的火星。
1.甘蔗汁。柘,通"蔗"。
1.柘黃袍。隋文帝始服,后泛指皇袍。
2.借指皇帝。
1.用柘樹壓枝形成的天然鞍橋。
1.柘樹。屬桑科。葉可飼蠶,材可制弓。
1.柘蠶絲。
1.鉆柘木所取之火。
1.即柘枝舞。
1.柘枝舞者的衣袖。借指舞女。
1.山東省泗水縣柘溝產赤埴所造之硯。
1.柘樹葉。可飼蠶。
1.跳柘枝舞時所唱之詞。唐王建有《柘枝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