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馬舉足揚蹄。
①分開理論與實踐是不可~的ㄧ從空氣中~出氮氣來。②別離~了多年的兄弟又重逢了。
1.紋理﹑脈絡或事物間的聯系。
2.分說;分辯。
幾個力同時對某物體的作用和另外一個力對該物體的作用效果相同,這幾個力就是那一個力的分力。
1.分別獨立。
2.分別制定。
3.分別設立。
1.分得他人的利益。
2.謂自己不從事生產而坐分他人生產所得的利益為"分利"。
3.中醫學名詞。謂用藥劑使患者出透汗而使病情好轉。
1.常規。
2.指按定例發放的錢物。
1.指八分書和隸書。
2.分別隸屬。
1.一分一兩。謂分量,輕重。
重量這個南瓜的~不下二十斤◇話說得很有~。
1.猶明了。
1.分別排列。
軍隊等按照不同的兵種或編制排列成一定的隊形,依次走正步、行注目禮通過檢閱臺,這種隊形叫分列式。
①整體的事物分開細胞~。②使整體的事物分開~組織。
1.生物學謂一個生物體自行分裂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生物體的繁殖方式。
1.兩個地域分界的山嶺。
1.分別擔任職守。
1.謂分割家產,另立門戶。
①從干流中分出一股或幾股水流注入另外的河流或單獨入海。②(人員、車輛等)分別向不同的道路、方向流動人車~ㄧ消費資金~。
與某一電路并聯的導體的電阻。在總電流不變的情況下,在某一電路上并聯一個分路將能起到分流作用,部分電流由分路通過,使通過該部分電路的電流變小。分流電阻的阻值越小,分流作用越明顯。在電流計線圈兩端并聯一個低阻值的分流電阻,就能使電流計的量程擴大,改裝成安培表,可量度較大的電流。
1.見"分龍雨"。
1.見"分龍雨"。
1.見"分龍雨"。
1.即隔轍雨。夏季所降對流雨,有時一轍之隔,晴雨各異。古人以為由于龍分管不同區域的降雨使然,故謂之"分龍雨"。此種情況始出之時日,宋時吳越之俗謂在夏歷五月二十日,清時燕地之俗謂在五月二十三日,即稱此日為"分龍日",亦稱"分龍兵"﹑"分龍"。
1.《列子.周穆王》謂鄭人有薪于野者,斃奔鹿而藏諸隍中,覆以蕉葉。俄而忘其藏處,遂以為夢。而沿途誦其事。傍人有聞者,因其言而取之。薪者是夜真夢藏鹿之處及得鹿之人。次日晨按所夢往索,及涉訟。士師遂中分其鹿予此二人◇因以"分鹿"喻將真作夢,將夢作真,錯亂顛倒。
2.猶逐鹿。謂國家政權瓦解之時,群雄乘機起而爭奪天下。
1.謂分道而行。
2.猶路途。
1.見"分道揚鑣"。
1.圖紙上的長度跟它所表示的實際長度之比。即比例尺。
1.喻指分離的夫妻。
也叫授茅土”或分茅裂土”。古代帝王用茅包土分封諸侯的儀式。
1.亦作"分茅錫土"。
2.分茅列土。
1.謂分封侯位和土地。
1.分茅列土。
1.即十萬大山。在廣東省東興各族自治縣西。山頂產茅草,草頭南北異向,故名。相傳是漢馬援立銅柱處,或謂唐馬總所立。參閱《廣東通志.山川》。
1.見"分茅賜土"。
1.分茅列土。
〈書〉離別;分手。
1.亦作"分別門戶"。
2.喻分成不同的形式或派別。
不但他~能完成自己的任務,還肯幫助別人 ㄧ~我不知道,連他也不知道。
1.不合道義﹔不正當的手段。
2.不恰當﹔不適宜。
3.非常事故﹐變故。
不是在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不涉及他人和社會利益的行為。與道德行為”相對。如無知幼兒的胡亂作為,精神病患者的狂語妄行等。參見道德行為”(648頁)。
一種摒棄道德規范,否認道德的存在及其社會作用的倫理學理論。如戰國末期思想家韓非主張不務德而務法”;德國哲學家尼采提出要否認一切道德,認為弱肉強食”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道德對此無能為力。
表示必須(一般跟‘不’呼應)棉花長了蚜蟲,~打藥(不成)ㄧ干這活兒~膽子大(不行)。
1.不合道德﹔違背道德。
2.指不當之賞。
1.誹謗詆毀。非﹐通"誹"。
1.猶言是非之地。
2.不適宜去的地方。
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狀態下不能形成離子,因而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如蔗糖、乙醇、甘油等。
〈書〉不但蜜蜂能傳花粉,~無害,而且有益。
1.違反法度。
1.過失﹔短處。
不需要通過外部沖突形式去解決的矛盾人民內部矛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