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春秋時衛國大夫史魚。
1.紡織物精練和漂白的總稱。也就是退漿﹑精練﹑漂白﹑絲光等加工過程的統稱。
1.指習靜呼吸以求長生之術。
1.練達博洽。
1.鳥名。屬鳴禽類,體似鴝鵒而小。雄鳥有羽冠,尾部有兩根長羽毛,頭部黑色,發藍色的光,背部深褐色。腹部白色。雌鳥背部和頭部均褐色,羽冠不顯著,尾部無長羽毛。生活在樹林或竹林中,為捕食害蟲的益鳥。其肉可以入藥,能益氣治風疾。以雄鳥尾羽特長,如拖練帶,故又有帶鳥﹑綬帶鳥﹑壽帶鳥﹑拖白練等異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三.練鵲》。
1.見"練裙"。
1.《南史.任昿傳》載昿子西華"冬月著葛帔綀裙"。"綀"誤為"練",后因謂貧窮之人為"練裙子"。
1.煮練絲麻加以染色。
2.練染過的布帛。
1.選擇日期。練,通"揀"。
1.精銳。
1.佛教語。即阿蘭若。梵語?ranya的音譯。意為寂靜處。原指僧侶修行處,后指佛寺。
1.美色。
2.指修練得道者的美好容色。
3.指白色。
1.煉師。舊稱德行高超的道士。
1.中醫治療外腫的一種藥物。
1.熟知。
1.竹實。以色白,故名。
1.精兵。
2.訓練士兵。
3.鹽士兵。
1.熟諳世事。
1.琢磨修飾。多用于文辭。
(~兒)練習做活兒技能初學裁縫,先做點兒小孩兒衣服練練手。
1.熟練。
1.白色佩巾。
1.未染色的熟絲。
1.白絹。
1.比喻像白練飄動般的波紋。
1.熟悉。
①反復學習,以求熟練~心算 ㄧ~寫文章。②為鞏固學習效果而安排的作業等~題ㄧ~本ㄧ做~ㄧ交~。
也稱學習曲線”。表示練習次數(或時間)同練習成績間關系的曲線。一般以橫坐標軸表示練習次數,縱坐標軸表示練習成績。練習曲線的形狀因練習內容、練習方法、練習者能力等不同而異,但其形成過程中有共同趨勢,即出現高原期。
1.小祥與大祥。均古代祭禮。
1.明末為練兵所需軍餉而征收的一種苛稅。崇禎十二年下令抽練邊兵和加練民兵,于是加征田賦每畝練餉銀一分,全國共征收七百三十萬兩。與遼餉﹑剿餉當時并稱為"三餉"。見《明史.食貨志二》。
2.清代練兵的軍需費用。
1.佛教語。謂修練戒行。
1.佛教指修練戒行的比丘尼。
1.方士修煉形體,以求超脫成仙。
1.道教謂修煉形體,以期脫胎換骨,位登仙品。
1.謂精誠專一,操守堅貞。
1.用經過煮練加工的布所制之衣。古禮,親喪小祥可著練布衣冠。
2.白色布衣。
1.始建于清同治初年的軍隊編制。詳"練軍"。
1.指日﹑月﹑水波等的白色光影。
1.清代地方武裝團練﹑鄉勇等的統稱。
1.謂以白布擔架扛抬。
1.訓練檢閱。
1.猶精選。
1.白色繒帛。
1.古代方士謂通過修練而返樸歸真。
1.經過練制的紅色(絲弦)。
2.謂練朱絲以為弦。
1.古代練祭時所立的神主。奉祀于祖廟。
1.方言。順口溜。民間流行的一種曲藝形式。
1.染成紫色的繒帛。
1.推敲詩文中的用字遣詞。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有《練字》篇。
2.練習寫字。
1.精兵。
2.操練兵卒。
1.被當作女性玩弄的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