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子外出,在平地休息住宿時設置的一種有土圍墻的臨時宮室。
2.設置壝宮。
1.審慎用刑。
1.舊時教授訴訟的學堂。
1.責備的話。
2.公開說﹐明說。訟﹐通"公"。
1.訴訟。
1.見"訟寃"。
1.亦作"訟冤"。
2.申辯冤屈。
1.造成訴訟案件的根源。
1.爭吵﹑怨恨。
1.爭辯﹔爭吵。
1.謂申辯是非曲直。
2.猶言打贏官司。
1.訴狀。
1.解辯罪過。
1.指宋代雕板印刷的書本。
1.宋代刻印的書本。雕板印書約始于唐代,至宋大盛。當時的浙江杭州﹑福建建陽﹑四川眉山等地都是刻書的中心,分官刊﹑家刻﹑坊刻三種。刻書時,選用工于書法的人繕寫,字體既美,校刻亦精,為后世所重。
1.宋玉的才華,潘岳的容貌。比喻才華出眾,儀容俊美。
1.春秋時宋國公子,容貌甚美◇常用作美男子的代稱。
在香港九龍荔枝角。面積6000平方米。仿北宋京都汴梁城(今開封)的建筑。根據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于1979年建成。重現宋城舊貌,其西南還有五層古塔。
1.宋代人填寫的詞。詞起于唐代,至宋為全盛時期,小令中調之外,更增長調。宋代填詞名家最多,作品亦極豐富,故文學史上常與唐詩并稱。
1.亦作"宋磁"。
2.宋代燒制的瓷器,后世視為瓷器中的珍品。
南宋司法官。字惠文,建陽(今屬福建)人。總結宋代及以前法醫鑒定方面的經驗,以及自身任法官期間的心得體會,在1247年編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專著《洗冤集錄》五卷。
1.見"宋瓷"。
1.唐代詩人宋之問與杜審言的并稱。
1.明代文學家宋濂和方孝孺的并稱。
1.唐宋瓃的別稱。玄宗時名相,耿介有大節,以剛正不阿著稱于世。因曾封廣平郡公,故名。
1.據《莊子.田子方》載,宋元君召集眾畫家作畫,大家都敬立作畫,只有一人回舍,解衣伸腿而坐。宋元君認為他是真正的畫師。又據《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載,吳人干將﹑莫邪夫婦善鑄劍◇因以"宋畫吳冶"作為精巧神妙之物的代稱。
1.荔枝的一種優良品種。產于福建莆田縣。
1.古代謂最原始的物質。
2.引申為天地。
3.樸素﹐質樸。
①古代天文學中為紀年的方便而假設的星名。其運行的方向與歲星(即木星)正相反,自東向西十二年運行一周天,每年行經一個星次,運行到某星次范圍,就用歲在某”來紀年。②指太歲之神。迷信說法認為地上的太歲神與天上的歲星相應而行,凡興造、搬遷、嫁娶、遠行等均要躲避太歲的方位,否則定有禍殃。③比喻兇惡強暴、橫行一方的人花花太歲|鎮山太歲|你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1.舊時迷信謂在太歲出現的方向動土興建﹐會招來災禍。因以"太歲頭上動土"比喻觸犯兇惡強暴的人﹐將會招致禍殃。
1.皇帝的長孫。
2.后世帝王往往在太子死后﹐冊立太孫﹐為預定之皇位繼承人。如南朝齊武帝孫郁林王﹑明太祖孫惠帝﹐皆以父死立為皇太孫。
1.漢哀帝尊祖母定陶恭王太后傅氏為帝太太后﹐后又尊為皇太太后。梁紹壬謂"此婦人稱太太之始。"見《兩般秋雨眖隨筆.太太》。明代中丞以上官吏之妻得稱太太。見明胡應麟《甲乙剩言.邊道詩》◇凡官僚士大夫之妻﹐通稱太太。
2.對長輩婦女的尊稱。明史可法家書﹐稱其母及其他尊長女眷曰太太﹑某太太。見《史忠正公集》卷三。
3.舊社會的仆人等常稱女主人為"太太"。
4.對已婚婦女的尊稱(多帶丈夫的姓)。
5.稱某人的妻子或丈夫對人稱自己的妻子。
1.古時祭天的圓形高壇。
1.周文王之祖古公亶父的尊號。周人本居豳﹐自古公始遷居岐山之下﹐定國號曰周﹐自此興盛﹐故武王克殷﹐追尊為太王。
1.亦作"大微"。
2.古代星官名。三垣之一。位于北斗之南﹐軫﹑翼之北﹐大角之西﹐軒轅之東。諸星以五帝座為中心﹐作屏藩狀。
3.用指朝廷或帝皇之居。
官名。秦代始設,為全國軍政首腦『武帝時改稱大司馬。歷代多沿置,但漸成加官,無實權◇成為對武官的尊稱。元代以后廢止。
1.宋李憲用事﹐士大夫皆奴事之。彭孫氣凌公卿﹐然嘗為憲濯足﹐曰"太尉足何香也。"憲以足踏其頭曰"奴諂不太甚乎!"見宋蘇軾《仇池筆記.太尉足香》◇遂用為阿諛的典實。
1.曾祖父。
2.祖父。
3.清代亦以稱人之父。
4.元明時海船上對舵工的稱謂。見明陶宗儀《輟耕錄》。
1.空曠虛無之境。
1.亦作"大息"。大聲長嘆﹐深深地嘆息。
2.長呼吸。
1.見"太溪"。
1.高空的云霞。
散曲選集。明代馮夢龍選輯。十四卷。前十二卷為套數,后二卷為雜曲、小令。所收作品多講求格律和用韻。篇后附有評語,多談論寫曲方法,有不少曲壇掌故。
1.《新唐書.元結傳》"父延祖﹐三歲而孤……卒年七十六﹐門人私謚曰'太先生'。"后稱老師的父親﹐父親的老師或老師的老師為太先生。參閱清梁章巨《稱謂錄.父之師師之師》。
1.長夜。
1.天空極高處。
由太焦(太原-焦作)、焦新(焦作-新鄉)兩鐵路連接而成。長497千米。連接山西和河南兩省,為山西煤炭外運重要通道。
1.穿越太行山脈的八條通道。《讀史方輿紀要.河南一.太行》引晉郭緣生《述征記》"太行首始河內﹐北至幽州﹐凡百嶺﹐連亙十三州之界﹐有八陘第一軹關陘(在今河南濟源縣)﹐第二太行陘(在今河南沁陽縣)﹐第三白陘(在今河南輝縣)﹐第四滏口陘(在今河北磁縣)﹐第五井陘(在今河北獲鹿縣)﹐第六飛狐陘(在今河北蔚縣)﹐第七蒲陰陘(在今河北易縣)﹐第八軍都陘(在今北京市昌平縣)。"向為河北平原進入山西高原的交通要道。
中國在晉、冀、豫、京四省市太行山區實施的林業生態工程。規劃造林396萬公頃,從生態環境上屏障北京和華北平原。建設時間為1986-2000年。
中國地勢二、三級階梯的界線。介于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間。北起北京西山,南到河南省黃河以北,大部分為晉、冀天然省界。東┍蔽髂獻呦頡01200米。主峰小五臺山,海拔2882米。
①幻想的虛無縹緲的境界是以不過乎昆侖,不游乎太虛。②天空太虛生月暈。③太虛(1889-1947)。僧人、佛教學者。本姓呂,名淦森,法名唯心,浙江崇德(今并入桐鄉)人。十六歲出家。1911年在廣州組織僧教育會,次年到南京創設中國佛教協進會◇于普陀山閉關治學,著《整理僧伽制度論》,主張革新佛教制度。1928年歷游法、英、德、美諸國,為中國僧人去歐美宣傳佛教之始。1929年與圓瑛共同發起成立中國佛教會。遺著被輯為《太虛大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