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殺害;毒害。
1.一種抽簽給獎的公債。一般不計利息或僅給極低的利息﹐以省下來的利息移作獎金。1926年廣東革命政府曾發行此種公債。
1.是人物﹐有種。
1.戲稱記聞精確﹑知識淵博的人。
王仁?!堕_元天寶遺┦隆び薪叛舸骸匪為fdec0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咸謂fdecN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焙笥靡苑Q譽施行德政的官吏丹山碧水含離恨,有腳陽春難駐。
孔子的教育口號。見《論語·衛靈公》。意思是除奴隸以外,不分貧富、貴賤、賢愚、種族和地區,任何人都可入學。孔子的學生大部分是平民,教育對象擴大,適應了士”階層興起、文化下移的歷史趨勢。
1.有節度;有節制。
1.齊一貌;整齊貌。有﹐助詞。《詩.商頌.長發》"苞有三蘗,莫遂莫達,九有有截。韋顧既伐,昆吾夏桀。"鄭玄箋"九州齊一截然。"又"相士烈烈,海外有截。"鄭玄箋"截,整齊也。"唐白居易《刑禮道策》"方今華夷有截,內外無虞,人思休和。"后人割取《詩》句"有截"二字代稱九州,天下。
1.有分量。謂受人尊重﹐說話做事有權威性。
1.猶言慢吞吞。
1.謂無關緊要。
1.有力量;有分量。
2.起勁;有興致。
1.指晉代。有﹐詞頭。
1.謂喝醉酒。
1.謂表面上剛強﹐骨子里軟弱。
1.見"有酒膽沒飯膽"。
1.過去曾有交往;有老交情。
1.單細胞動物。有石灰質殼﹐殼上多小孔﹐由此溢出許多絲狀的假足。生活在海洋中﹐遺殼堆積海底﹐形成巖石。有孔蟲化石可用來測定巖石的地質年齡。
1.敢言善辯。
1.比喻人人稱頌。碑﹐指功德碑。語本《五燈會元.寶峰文禪師法嗣.太平安禪師》"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1.同"有口難分"。
1.形容很難分辯。
1.有話不敢說或不便說。
1.有口才;說話伶俐。
1.謂嘴上說說而已﹐并不準備實行。
2.謂說話心不在焉。
3.心直口快。
1.有虛言而無德行。
1.用于元代由蒙文直譯成漢語的公牘等。表示語句結束。
1.只要來了﹐就回不去。謂徹底被消滅。
1.謂對等行動。所指因文而異。
1.猶言要依靠。
1.有功勞。
2.猶麻煩。用于請別人做事的客套話。
1.喻為人有鋒芒﹐有主見。
2.形容表情嚴峻。
1.有道理。
多項式或兩個多項式的商的統稱。
只含有加、減、乘、除和乘方的代數式。有理式中,如果沒有除法,或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稱為有理整式”,簡稱整式”;除式中含有字母的,稱為有理分式”,簡稱分式”。有理分式可化為兩個多項式的商,當分子的次數低于分母次數時,稱為真分式”。
1.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1.有力氣;有力量。
2.有功勞。
3.有權勢或有財力。
4.以力﹐用力﹐使力。
1.有利益﹐有好處。
1.有利益可以謀取。
1.謂按照慣例辦事。
1.有成例可以援引。
1.有姻親關系。
1.有臉面﹐有身分。
2.體面;光彩。
3.猶好意思。
1.方言。指隔了幾天。
1.謂有某種本領或辦法。
1.謂有某種技能或本事。
1.謂兩雄不并立。存孝﹐五代李克用的養子李存孝。彥章﹐五代朱溫的部將王彥章。兩人均有勇力﹐李更在王之上﹐故謂。
1.用在整數后﹐表示整數外尚有余數。
1.佛教語。指世間一切有煩惱的事物。漏﹐或譯為煩惱。
1.謂生﹐生存。
2.指有祿位的人。
1.古國名。姜姓。傳為四岳之后。其國故址在今河南南陽西。春秋初年為楚國所滅。有﹐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