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時謂京官轉任外省同級官職。與內轉相對。
1.寬暢;舒暢。
1.開始演唱。
①駕駛機動車路滑,~要注意安全。②泛指開動機器。
1.開裂;綻開。
2.猶開通。
1.陳述。
2.解說。
1.猶破曉,天亮。
1.始刊于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成于開成二年(837年),故名。經石立于長安務本坊國子監太學。有《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孝經》,《論語》﹑《爾雅》十二種。共二百二十七石。字體為正書,標題為隸書。大和時,經字已有改刻,以后更屢經修改﹑補刻和添注。也稱唐石經。今在西安碑林。
1.猶言承先啟后。
1.推誠相待;表明誠意。
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跟人接觸時,誠懇地對待。
朝鮮西部重要城市。人口約24萬。曾為高麗王朝都城。傳統商業繁榮。輕工業發達。近郊所產高麗人參馳名世界。有故宮、王陵等名勝古跡。
1.古代管樂器名。
油墨透過漁的孔洞或網眼印到紙張、織物、皮革等材料的平面或曲面上的印刷方法。漁的圖文由大小不同、數量不等的孔洞或網眼組成。有謄寫版印刷、打字蠟紙印刷及絲網印刷等。
1.即孔融『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因其曾為北海相,故稱。
1.孔子故宅的墻壁。據傳古文經出于壁中,故著稱。
2.指孔壁古文經書。
1.很猖獗,很囂張。
1.深為憂傷。
1.孔雀和翠鳥。亦單指孔雀。
2.孔雀﹑翠鳥的羽毛。
3.喻精華。
1.孔子與老子的并稱。老子名聃。
通往某處必經的關口交通~。
1.大德﹑盛德。《老子》"孔德之容,唯道是從。"河上公注"孔,大也。有大德之人,無所不容。"漢焦贛《易林·坤之比》"孔德如玉,出于幽谷。升高鼓翼,輝光照國。"唐李邕《大唐贈歙州刺史葉公神道碑》"繩繩焉,熙熙焉,孔德之容,罔可測已。"一說,孔即"空","孔德"意謂以空為德。
1.正考父廟之鼎。正考父系孔子先祖。《左傳·昭公七年》"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共,故其鼎銘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杜預注"考父廟之鼎。"
1.很多。
山東聊城人,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共青團聊城地委常委、中共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崗巴縣委副書記、聊城地區行署副專員、拉薩市副市長、中共阿里地委書記。1979年和1988年先后兩次赴西藏工作,歷時十年,勤政為民,政績卓著,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稱號。在赴新疆考察途中,因車禍殉職。1995年4月,國務院追認他為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共中央又向全國發出《關于開展向孔繁森同志學習的通知》。同年5月,江澤民、李鵬分別作了向孔繁森同志學習”和學習孔繁森同志熱愛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的題詞。
1.錢的謔稱。舊時銅錢外圓,中有方孔,故名。
在山東省曲阜城內孔廟旁。舊稱衍圣公府。為孔子后裔直系子孫衍圣公住宅。北宋時建立府第,明代重修。有大堂、二堂、三堂、六廳、前后堂樓,東西兩旁為家廟、花廳。共有院落九進,房屋四百六十三間。藏有大量珍貴文物,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指孔子。
1.很高大。
1.以孔雀羽毛裝飾的車蓋。亦泛指華麗的車輿。
1.指孔子。
1.應遵守的規則﹑程序。
1.孔子和太昊(伏羲氏)的并稱。
1.古代滴水計時之器。因底部有小孔,故稱。
1.原謂甚相思念。《詩.小雅.常棣》"死喪之威,兄弟孔懷。"鄭玄箋"維兄弟之親,甚相思念。"《隸釋.漢慎令劉修碑》"建寧四年五月甲戌卒,二弟龍純,攣哀孔懷。"后用為兄弟的代稱。
1.孔子和姬旦(周公旦)的并稱。
1.很緊急﹑很急迫。
1.很緊急,很急迫。
1.很緊急;很急迫。
2.艱危;困窘。
1.指孔子學說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發展中形成的精神﹑道德﹑文化體系。1919年的"五四"運動首次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
1.非常美好。
1.唐代經學家孔穎達﹑賈公彥的并稱。
1.很難知;很艱難。
1.很扎實﹑牢固。
1.指孔子的學說主張。
2.認為儒家的學說主張與佛﹑道一樣,具有宗教性質,故稱之為"孔教"。
1.普遍。
2.指普遍降福。
1.通達明曉。
機件上圓孔的直徑或橋孔、涵洞等的跨度。
1.非常難過;很痛苦。
1.即孔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