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屯阨"。
2.危難;困苦。
1.逐漸親近。
2.逐漸接近。
1.漸漸。
1.猶積久。
1.謂疾病逐漸嚴重。
1.逐漸失去節制,過度。
1.丑陋。
1.逐漸暴露。
1.漸漸迷失。
1.逐漸嚴密。
1.逐漸強盛。
1.相互影響;熏染,熏陶。
1.淹沒。
1.逐漸滲透。謂讒言漸積而發生作用。
1.逐漸微弱。
1.逐漸減少。
1.謂愈益嚴峻深刻。
2.越來越加深。
1.逐漸興盛;逐漸強盛。
1.逐漸失去。
1.漸趨衰落;漸趨衰退。
1.逐漸衰微。
1.逐漸聽聞。
1.逐漸繁殖。
2.止息;停止。
1.逐漸疏遠;逐漸稀疏。
1.逐漸信任。
1.逐漸興盛。
1.漸及,逐漸到達。
1.謂逐漸加重。
1.逐漸。
1.漸遠。
1.逐漸顯著。
1.插笏版于腰。引申指朝見。
1.謂古代君王佩士所用的笏版,以示儉約。
1.猶縉笏。
1.響動金鐸。
1.系印綬于身。謂居官。
1.見"搢笏"。
1.見"搢笏"。
1.亦作"搢忽"。
2.插笏。古代君臣朝見時均執笏,用以記事備忘,不用時插于腰帶上。
3.引申指朝見。
1.插撲于帶間。示以軍法警戒誓眾之意。撲,教刑之具。
1.見"搢撲"。
1.古代服儒服的讀書人。
1.系佩玉于身。謂居官。綎,佩玉的絲綬。
1.猶言振奮。
1.宮禁深密之處。
1.即越雞。體型較小的雞。
2.比喻矮小。
1.指楚地的美女。亦用以喻名花。
1.用荊枝制成的發簪。借指貧婦。
泛指山野叢生的帶刺小灌木。
1.亦作"荊棘列"。亦作"荊棘律"。
2."緊急里"三個字的諧音。元曲中常用來形容驚慌﹑緊張。
1.荊棘遍地。喻世道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