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謂隱居待時的賢者。《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諸葛孔明者,臥龍也"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襄陽記》"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土元也。'"后因以指諸葛亮(字孔明)和龐統(字士元)。
1.恐懼;惶懼。
1.畏難;畏懼。
1.畏服。
1.驚恐。
1.恐懼惶惑。
1.恐懼;膽怯。
1.驚視貌;驚貌。懼,通"瞿"。
畏懼的神色他面對兇惡的敵人毫無~。
1.畏懼。
1.因有所戒懼而反省。
1.恐懼。
1.恐怕被放逐。
1.恐懼。
1.驚恐。
1.跨著馬鞍。亦借指行軍作戰。
1.傲慢。
1.根據常理。
1.據《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載﹐酈食其初謁漢王劉邦時﹐劉邦正"倨床使兩女子洗足"﹐態度輕慢◇因以"據床"謂輕慢而疏于禮節。
2.《晉書.桓伊傳》"伊是時已貴顯﹐素聞徽之名﹐便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后以"據床"為吹笛的典故。
1.以手按著地;席地而坐。
2.占據地盤。
1.占據要位。凡﹐要。
1.憑借高處俯控低處。
1.遵依古道。
1.《易.困》"困于石﹐據于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兇。"后因以"據蒺"謂處境危險。
1.依據經典。
1.古力士名。
1.違背。
1.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提出的歷史演變階段有三據亂世﹐升平世﹐太平世。大同之始基為據亂世﹐大同漸行為升平世﹐大同成就為太平世。亦省作"據亂"。
1.傲慢。
1.依仗。
1.竊據﹐非法占據。
1.見"據軾"。
2.根據制度。
1.憑仗。
1.亦作"據式"。
2.靠著軾。軾﹐車前橫木。
占據防守憑險~ㄧ~陣地。
1.《文子.上義》"左手據天下之圖而右手刎其喉﹐雖愚者不為﹐身貴于天下也。"后因以"據圖刎首"謂貪圖未得的利益而斷送自己的生命。
1.把不是自己的東西占為自己所有。
聽說;據說。
1.安臥。
1.靠著梧幾。
2.操琴。
1.憑險而守;憑借險要。
1.謂無所憑依。
1.依據。
1.根據正道立身行事。
1.占據﹐占有。
1.古代行禮的一種方式。用左手按在右手上。
1.依憑;根據。
1.據理爭辯。
1.證據。
1.占據要位。
1.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