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語本《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后因以"陰和"為應賢者之邀而出仕的典故。
1.見"中陣"。
1.太空。
2.指朝廷。
3.借指天子﹑太后。
1.漢代御史大夫下設兩丞,一稱御史丞,一稱中丞。中丞居殿中,故以為名。東漢以后,以中丞為御史臺長官。明清時用作對巡撫的稱呼。
2.指宮官,內(nèi)官。
1.見"中程"。
1.內(nèi)心的真情。
1.內(nèi)城。
2.指位置居中之城。
1.兩匹馬駕的車。
2.中等的馬。
1.亦作"中呈"。
2.指中等射程。
射程在1000千米至3000千米的導彈。
1.喝醉酒。
1.亦作"中吃"。
2.可口。
3.能吃。
1.池中。
2.膽的異名。
1.泛指田地。
1.中等的草料。
1.庭除之中。
1.內(nèi)廚房。
2.廚中。
1.適中的處所。
1.中等的河流。
2.江中。
1.指農(nóng)歷二月十五日。這天是春季的正中,故稱。
中途停止學業(yè)中輟|運動于是消沉,刊物于是中輟。
1.邏輯學術語。詳"中項"。
1.中等里的次等。
1.宋代京官候選人的別稱。
1.古代官名。周王室及諸侯各國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2.漢官名。備顧問應對。
1.漢代稱老年而有權勢的宮人。
2.用以稱宦官。
1.猶中古。
1.泰山。
1.古代婦女的內(nèi)衣帶。
2.指溫帶。
1.精神疲倦。
2.中途懈怠。
1.道教語。三丹田之一,在心窩部位。
1.亦作"中禪"。
2.古時朝服﹑祭服的里衣。
3.泛指汗衫。
日本文學評論家、社會活動家。東京帝國大學畢業(yè)后留校工作,從事翻譯和文學評論。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參與重建日本文藝家協(xié)會、日本筆會等團體。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協(xié)會理事長、會長。主要作品有《現(xiàn)代文藝論》、《現(xiàn)代作家論》等。
1.氣倒。
1.半途;中途。
2.道路的中央;路上。
3.中正之道。
4.猶言折中。
5.黃道。 6.佛家語。大乘諸宗謂無差別﹑無偏倚的至理。即離開空﹑有或斷﹑常等二邊的實相。
1.水稻的一種類型。全生育期120-150天。對光照長短的反應與早稻相近,但插秧期和成熟期比早稻稍晩。
1.切合。
1.中正的德行。
2.中等的德行。
3.猶言自以為是。德,通"得"。
1.指箭射中靶心。
2.指達到目的。
3.猶言中肯,切當。
1.介于上等與下等或高等與初等之間的等級。
2.形容(身材)不高不矮。
在初等教育基礎上實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中等專業(yè)教育。實施的學校為各類中等學校,主要是普通中學,還有中等專業(yè)學校(包括中等技術學校、中等師范學校等)。
簡稱中專”。中國實施中等專業(yè)教育的學校。包括技術學校、師范學校以及醫(yī)藥、財貿(mào)、體育、藝術等學校。一般招收應屆初中畢業(yè)生或有同等學力者。學習年限三至四年。
1.指土質(zhì)中等的土地。
2.中原;中國。
3.中心;中央。
4.指中部地區(qū)。
1.次弟。
1.中等的等第。
2.中等門第。
1.寬嚴適中﹑可以常行的法典。
1.方言。觸電。
1.指京都。
2.指中原。
1.居中的宮殿。
2.指內(nèi)宮。
詞調(diào)體式之一。因其篇幅長短適中,故稱。通常以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diào),如《破陣子》、《漁家傲》、《蘇幕遮》等。但也有少于五十九字的,如《七娘子》即五十八字(一為六十字)。
1.中旬逢丁之日。
2.年滿十六以上,十七以下的男子。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