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推舉廉士。
2.倡導廉潔。
3.奉行廉潔。
1.《晉書.王衍傳》﹕"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莊》﹐立論以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無也者﹐開物成務﹐無往不存者也。陰陽恃以化生﹐萬物恃以成形﹐賢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無之為用﹐無爵而貴矣。'衍甚重之。惟裴顀以為非﹐著論以譏之﹐而衍處之自若。"后以"談無"指談說"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的觀點。
1.晤談。
1.即拂塵。因多用犀角飾柄﹐故稱。
1.談經論藝的場所。
1.談笑游戲。
1.閑談。
1.在言談中羨慕﹑稱贊。
1.亦作"談?"。
2.說笑﹔又說又笑。
3.形容態度從容。
形容談話時興致高、生動有趣他談笑風生,使大家不再感到拘束。
1.唐杜甫《復愁》詩之六﹕"閭閻聽小子﹐談笑覓封侯。"后以"談笑封侯"形容博取功名很容易。
1.見"談笑自若"。
1.和平常一樣有說有笑。形容態度自然。
1.談論嘯吟。
1.說笑。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胡毋彥國吐佳言如屑﹐后進領袖。"劉孝標注﹕"言談之流﹐靡靡如解木出屑也。"后以"談屑"指談話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1.談心里話﹔閑談。
1.談話的興致。
1.占卜﹔算命。
1.空談。
1.見"談敘"。
1.猶談端。
1.談論玄理。魏晉南北朝時期空談玄理的一種風氣。
2.談論宗教義理。
3.玄學內容之一。
1.談論玄妙的事理。
1.談笑戲謔。
1.言談。
1.說話隱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1.猶談席。
1.講演。
1.猶談燕。
1.見"談燕"。
1.講論宣揚。
1.談論義理。
1.談論詩文書畫等有關藝術修養方面的內容。明徐禎卿有《談藝錄》。
1.討論切磋。
2.謂議論是非。
1.見"談論風生"。
1.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后以"談瀛"指談論海外事。
1.談論吟詠。
1.說笑諧謔。
1.善于空談而治理政務的能力很差。
1.談話﹔談說。
1.贊譽。
1.論說權變之道。
1.言談調笑。
1.言論的根據。
1.見"談言微中"。
1.古人清談時所執的麈尾。
2.指清談。
1.談話的資料。
1.談話的資料。
1.議論指摘。
1.善于言談而為世所宗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