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白種人。
1.指外國通訊社的電訊。
1.謂國都的外圍地區。
1.舊時指京官調任地方官。
2.調出。謂向其他地方或單位調物資﹑人員。
3.到外地或外單位作人事調查。
1.即外動字。
1.即及物動詞。也叫他動詞或外動詞。它所表示的動作常以動作者以外的事物為對象。
1.耳朵最外面的一部分,由耳郭﹑外聽道和鼓膜組成。
1.指外國或外族。
1.謂屬國。
1.山名。即嵩高。五岳之一。
2.外地;遠方。
3.指向門外。
1.謂外表正直,內心圓滑。
1.猶言外鄉人。
1.委派為地方官。
1.人或高等動物體內有些腺體或器官通過導管排出分泌物,這種分泌叫外分泌。
1.把藥膏﹑藥水等涂抹在患處稱外敷。
1.古王畿以外的地方,所謂五服﹑九服之地◇指京都以外的地區及邊遠蠻荒之地。與內服相對。
1.古官名。掌國內財貨的出納。
2.外庫。與王室的倉庫稱內府相對。
3.外廷所設府署機關。
4.京都以外的州郡。
5.外地。
1.岳父。
1.指男子于正妻以外在別處另娶的妾或私通之婦。
1.古代貴族子弟至一定年齡,出外就學,所從之師稱外傅。與內傅相對。
1.感應于外界事物。
2.中醫指由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而引起的疾病。
1.中醫謂外感風邪,內有郁積而致病。
2.比喻內外煎迫。
1.某個沒有港口或沒有良好港口的都市附近的較好的港口稱為該都市的外港。
1.國都中掌絲織的女官及所屬女工的通稱。因在宮外,故稱。
1.外祖父。
1.外祖父。
1.指練手﹑眼﹑身﹑步及肩﹑肘﹑腕﹑胯等功夫的武術。與"內功"相對。
1.岳母。
1.指龜類的甲殼。
1.重卦中的上卦,即六十四卦中的上三爻。亦稱悔。
1.清朝官員的禮服之一,因加于各衣之外,故名。長及脛,裾前左右開叉,胸部及背部皆繡有花紋。
1.中醫學名詞。位于腕后二寸,前臂背側尺橈兩骨間,屬手少陽三焦經。
①事物的外在形象他外觀寬綽,其實已經負債累累|這棟舊宅外觀尚可,而內部已被白蟻蛀空。②外貌外觀整潔|既要注重外觀,更要注重內在的修養。
1.古指外朝卿大夫。
2.宮外百官。非近侍之臣。與內官相對。
3.或謂在外捍衛邊境之官。參閱清王先謙《漢書補注》。
4.地方官。與京官相對。
1.客舍。
2.天子嫁女,從宮中遷出后所居之館。
1.內城外圍加筑的一道城墻。
1.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權◇以指本國以外的國家。
2.猶外地,外鄉。
1.指漢語中的外來語。
2.外國的語言﹑文字。
1.棺材外的套棺。
1.猶海外。指本國海面以外的地方。與內海相對。
1.在據點外圍或陣地前挖掘的壕溝。
1.外面攻打,里邊接應。
1.外表和氣。
1.大后天。緊接在后天之后的那一天。
1.外露的征候。
1.從外面關閉的門。
2.泛指大門。
3.喻屏障或出入要地。
1.指外姓人。
1.謂外表變化。
1.謂耽樂田獵。以使人精神迷亂,故稱。語出《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外作禽荒。"孔傳"迷亂曰荒……禽,鳥獸。"孔穎達疏"老子云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色好田,則精神迷亂。"
2.邊境少數民族所居僻遠之地。
國際結算中債權方或債務方在收進或支付外匯前承擔的外匯匯率變動的風險。如出口方與國外進口方簽訂以外國貨幣付款的銷售合同,因常需一定時間才能收回貨款,在此期間如匯率下跌,出口方即承擔了匯率變動的風險。同樣,進口方也常需承擔匯率上漲的風險。
國家統一管理外匯的機構公布的本國貨幣單位兌換他國貨幣單位的比率。在中國,由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形成的價格,每日公布人民幣對其他主要國家匯率的中間價。習慣上,與匯率”、匯價”、外匯行市”等同義。參見匯率”(5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