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語。實相之異名。謂法無自性,無所住著,隨緣而起。佛教稱"無住"為萬有之本。
1.謂秋天肅殺之氣對萬物的摧折。
1.谷類秋日吐華結實。
1.秋季;秋時。
1.秋陽﹐烈日。
1.猶秋序。
1.指舊時秋季開館的鄉塾。
1.秋日的煙靄。
2.比喻易于消失的事物。
1.謂秋氣肅殺。
1.衰老的容顏。
1.謂秋來眼中所見。
1.秋日的宴飲。
2.見"秋晏"。
1.指晩秋。
1.猶秋審。
1.烈日。
2.秋天的陽光。
1.秋日的白芷。
1.秋日的郊野。
1.秋季的樹葉。亦指落葉。
1.《周禮.秋官.司烜氏》"以鑒取明水于月。"《淮南子.天文訓》"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高誘注"月盛時以﹝方諸﹞向月下﹐則水生﹐以銅盤受之﹐下水數滴。"后因以"秋液"指月。
1.秋日所穿的衣服。
2.特指征戍軍士的寒衣。
1.秋聲。
1.猶秋收。
1.秋季凄清蕭瑟的景觀和氣象。
2.態度冷淡。
1.猶秋聲。
1.秋日吟唱。
2.指吟詠秋景的詩作。
1.蟋蟀的別名。
1.秋日的蛀書蟲。
1.商聲曲調。
1.秋花。
1.秋日禾稼或樹木的末梢。
1.秋天的日影。
2.秋日的形影。
1.近人康有為所擬歷法﹐以春分為元朔﹐由春分而夏至,再到秋分﹑冬至﹐分一年為四游。秋游為其中之一。
2.秋日旅游。
1.囤積秋糧的倉庫。
1.秋日的玉。多用以比喻光潔清涼的竹席。
1.猶秋駕。
1.《晏子春秋.問下一》"春省耕而補不足者謂之游﹐秋省實而助不給者謂之豫。"后因以"秋豫"謂帝王秋季出游﹐視民收獲之豐歉﹐以助其不足者。
1.秋日的原野。
1.秋日的悲怨情緒。
1.秋夜的月亮。
2.秋季。
1.秋夜的月,春日的風。指美好的時光。
1.秋夜的月﹐春日的花。比喻良辰美景。
1.古人于秋日常采蕓草置書中以辟蠹蟲﹐故借以指書卷。蕓﹐香草。
1.猶秋聲。
1.仲秋制作的腌魚。
1.秋日的書齋。
1.指秋季防御外族騷擾邊境的戰事。
2.指秋試。
1.秋日江河水上漲。
1.秋日的山巒。
1.秋日。
1.秋日搗衣的聲音。
1.謂取用類似事物以說明本體。猶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