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推委謝絕。
亦稱《小戴禮記》。儒家經典之一。為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相傳大都由孔子弟子及其后學所記,由西漢戴圣編纂。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儒家學說和文物制度的參考書。
1.按禮節(jié)交往;以禮應接。
1.指合乎禮儀的品行。
1.重禮儀之將領。
1.謂以禮相交接。
1.禮遇;以禮接待。
表示尊敬、祝頌、哀悼之類的各種慣用形式,如鞠躬、握手、獻花圈、獻哈達、鳴禮炮等。
做禮物的現金。
1.謂禮儀與禁制。
1.古代講禮節(jié)的經典,常指《儀禮》而言。
1.謂服喪完畢。
1.以合于禮儀的舉動表示尊崇。
1.天子所賜之酒。
1.尊重眷顧。
1.謂居百官之首,地位尊榮,至于極點。
1.禮敬和賜與。
1.禮贈之物。
1.禮節(jié)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
1.送財物行賄。
2.猶財禮。
1.謂禮法與刑律。
1.以禮羅致。
言語動作謙虛恭敬的表現有~ㄧ講~ㄧ~待人。
1.謂君子循行的禮儀之道。語本《孟子.萬章下》"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
2.指孝友的門族。
1.指國家的禮籍和君王的策命。
2.指禮聘與任命。
禮物。
1.以禮征聘。
2.備禮聘娶。
全稱《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東漢碑刻。隸書。公元156年鐫立于魯縣(今山東曲阜)孔廟。四面均刻有文字,碑陰、碑側為題名。書法凝練瘦勁,為學漢隸者所重,有漢隸第一”之譽。
1.謂作為禮物致獻的錢財。
1.以禮聘請。
表示禮貌的謙讓互相~ㄧ在人行橫道處,機動車應~行人。
1.禮遇信任。
2.元代官府常用語,謂到任治事。禮,用同"理"。
1.禮制儀容。
2.漢樂名。
1.謂天地﹑先祖﹑君師為禮之三本。本,根本。
1.禮遇與賞賜。
1.祭神。
1.司禮者。舊時常以稱祭祀時在旁提唱起﹑跪﹑叩首之儀者。
1.謂都邑失禮則于外野求之。
1.猶禮賜。
1.古代國君賜臣下進食的一種禮遇。
1.古謂行禮之事。
1.古代記禮法之書。《周禮》﹑《儀禮》等著述均屬之。
2.《史記》八書之一。
1.黃鼠。也稱拱鼠﹑鼲鼠。
1.禮教法術。
①〈書〉禮儀的等級。②禮貌;禮節(jié)不懂~。
1.謂以禮順從尊長。
1.猶禮祠。謂以禮祭祀。
1.禮佛誦經。
供開會或舉行典禮用的大廳。
1.禮節(jié);規(guī)矩。
1.猶禮單。開列饋贈禮品名目的帖單。
2.指請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