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稱海底閥”。安裝于船舶空載水線以下的兩舷、舭部或船底的進水閥。通過手輪或甲板傳動機構啟閉閥門,以控制船外水進入船內,以供船上清潔衛生和冷卻機器等用。
1.越墻。
1.騫林。
1.貶抑,損削。
1.猶飛騰。騫,通"鷑"。
2.謂地位上升。
1.騰飛。騫,通"鷑"。
1.損害污辱。
1.飛舞。騫,通"鷑"。
1.升騰。謂地位高升。騫,通"鷑"。
1.飛翔。騫,通"鷑"。
2.比喻仕進或宦途得意。
1.提起衣裳。騫,通"褰"。
1.高亢激揚。
1.飛舉貌。騫,通"鷑"。
2.比喻地位上升。
1.憂郁,郁結。
1.采摘;采取。
1.采摘花草。
1.拔取敵方旗幟。
2.高舉旗幟。
1.采摘。
1.猶褰裳。提起衣裳。
1.猶言旗手。
1.撩起帷幕。
2.東漢刺史到任,迎接他的車子照例要掛著赤帷裳。但冀州刺史賈琮到任時,登上車子說"刺史必須廣視聽,察美惡,怎么能掛起帷裳來塞自己的耳目呢?"吩咐把帷裳褰起來。所屬各地聽到此事,都深為震動。見《后漢書.賈琮傳》◇亦以"搴帷"稱高級地方官履任。
1.摘取,采取。
1.采摘。
1.提衣涉水。
1.牽強﹐勉強湊合。
1.拉船﹑拉車等用的繩子。
1.男女私通的牽線人。
1.謂接連不斷。
1.卑鄙罪惡之事。
1928年7月22日,共產黨人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領導湖南平江的革命士兵舉行武裝起義,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彭德懷任軍長,滕代遠任黨代表。由于湘鄂贛國民黨軍隊的聯合進攻,11月,彭德懷率第五軍主力撤出平江到井岡山與第四軍會合,留下的部隊在湘鄂贛地區堅持游擊戰爭。
1.平輩交往;平等之交。
2.平素之交。
1.即道口。鐵路與道路平面相交的地方。
1.車箱兩旁板上的橫木。
1.猶排解。
1.即武官所戴的平巾幘。
2.古時內臣戴的一種平頂帽。
3.古時官吏被遣歸所戴的平頂帽。
1.見"平上幘"。
1.一種刺繡,在緞面上用金銀色線盤成各種花紋。
1.坦途;大道。
2.古地名『時為平津邑,武帝封丞相公孫弘為平津侯,即此◇多用為典,亦以泛指丞相等高級官僚。
3.舊時北平(今北京﹑天津)的并稱。
1.見"平津館"。
1.見"平津館"。
1.亦作"平津邸"﹑"平津閣"『公孫弘為丞相,封平津侯,起客館,開東閣,招請士人◇因以"平津館"等稱高級官僚延納賓客的處所。
2.清孫星衍任山東督糧道時,治所即在公孫弘所封平津故地,因名其書齋為平津館,所刊叢書名《平津館叢書》。
1.謂以次進而不越等。
安定寧靜平靜的黑夜|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水面平靜得像鏡子一樣。
1.平日;平素。
2.謂安居無事。
1.不分勝負的局面。多指打球或下棋等。
1.即京劇。國民黨統治時期稱北京為北平,故京劇當時亦稱平劇。
1.判斷處理。
①一致;統一平均如一|天下平均,合為一家。②均勻;無輕重或多少之分平均分配|平均主義。③將總數按份兒均勻計算平均數|平均成績|平均工資。
1.孫中山所主張的解決中國土地問題的方針。民生主義的綱領之一。主張用征收地價稅和土地增價歸公的辦法,消除地主從地租及地價增漲中獲得暴利的可能性。所擬辦法是私有土地由地主估價呈報,國家按價征稅,以后漲高的地價歸公,同時保留由國家照呈報地價收買的權利,以防地主少報地價。1924年改組中國國民黨,重新解釋三民主義,進一步提出"農民之缺乏田地淪為佃戶者,國家當給以土地",希望實現"耕者有其田"。
反映社會現象在較長時期內各期(年)平均變動程度的相對數。它是計算期內各個環比發展速度的平均數。以倍數或百分數表示。計算公式為[akx-]=na1a0×a2[]a1×……a璶[]a﹏-1=na璶[]a0式中[akx-]為平均發展速度,a為各期發展水平,n為期數。
1.反映職工工資水平的指標。指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等的職工在一定時期內每人平均所得的工資額。其計算方法是將一定時期內的工資總額除以同期的職工平均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