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手指。
2.手藝;技藝。
3.指甲。
1.謂頸項就枕而臥。
1.從頭到腳掌。謂身高。
1.掛于頸項的珠串。多用作項飾。
1.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史記·項羽本紀》載秦末項羽和劉邦在鴻門擺酒宴,項羽的部將項莊借口舞劍助興,實際想乘機殺死劉邦。劉邦的謀士張良覺察后說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沛公即劉邦。)后用以比喻言語行動的真實意圖。
1.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1.同"項莗舞劍,意在沛公"。
1.項鏈上下垂的金銀飾物。
1.指象脂。珍貴的食品。
1.亦作"象版"。古時大臣朝見時手執的象牙手板,用以指畫和記事。
2.象牙拍板。打擊樂器。
1.見"象板"。
1.摹擬類比。
1.以象牙為管的筆,或用作筆的美稱。
1.用象牙飾制的篦。
1.用象牙制作的馬勒。
1.陪葬用的假車假馬。
1.用象拉的車。
2.古人謂太平盛世,山林中產生一種圓曲之木,可以制車,以為瑞應之物。
1.象牙尺。
1.象牙。
1.語本《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謂象因有了珍貴的大牙而招致捕殺◇以"象齒焚身"比喻以財寶招禍。
1.象牙制的籌。
1.《周易》大傳(即《十翼》)中的上下兩篇,共450條。其中解釋64卦卦名卦義的有64條,稱為"大象";解釋386爻爻辭的有386條,稱為"小象"。解釋卦名﹑卦義的都以卦象為根據,解釋爻辭的也多以爻象(包括爻位)為根據,因此題其篇曰"象"。也稱象辭。
1.亦作"象床"。
2.象牙裝飾的床。
1.《周易》解釋卦象與爻象之辭。
1.象的膽。
2.蘆薈的別名。
1.表達對道的認識。
1.謂象征德行。
2.謂以君主的德行為榜樣。
3.佛教語。指佛祖之德。
1.語本《老子》"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河上公注"道自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生也。"王弼注"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因以指天帝。
2.指老子。唐朝尊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故即用《老子》中語為老子的別稱。
1.象牙制作的席子。
1.草(皂)斗,即櫟實。其殼煮汁可以染黑。
1.指天象的度數。
1.以象為坐騎的作戰部隊。
2.以象運木的隊伍。
1.象牙制成的耳飾。
1.指國家的法律教令。
2.猶象教。
3.指攝影術。
1.養象之所。
1.古代后妃﹑貴夫人所穿的禮服,上面繪有各種物象作為裝飾。
1.傳說舜死蒼梧,象為之耕;禹葬會稽,鳥為之耘?!段倪x.左思》"象耕鳥耘,此之自與。"李善注引《越絕書》"舜死蒼梧,象為之耕;禹葬會稽,鳥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樸,有舜禹時代的遺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一》"恒水又東徑藍莫塔,塔邊有池……此中空荒無人,群象以鼻取水灑地,若蒼梧﹑會稽象耕鳥耘矣。"宋無名氏《五色線.游仙記》"忽到一處,約在甌闌之間,乃古莽然之墟,象耕鳥耘,人甚知禮,既還復往,沓不可尋。"一說,耕者以象行為法,耘者如鳥之啄食。
1.猶言貌似恭敬◇多以喻巨奸大惡。
1.貌似恭敬。比喻奸邪。
1.以象骨為飾,或飾以象形花紋的酒器。
1.罌粟花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谷二.罌子粟》。
1.象牙制的筆管。亦指珍貴的毛筆。
2.指笛。
1.靈果,仙果。
1.象征天上的弧星。
2.用象牙裝飾的弓。
1.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位較高的官員朝見君主時所執,供指畫和記事。
1.猶象教。
1.謂合乎情理。
1.象牙環。
2.刀環的一種。其形如象。
1.即象結石。象體內的一種物質。可用以制念珠。
1.借指毛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