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瘦括括"。
2.瘦削貌。
1.缺點;毛病。
2.非議﹐指出缺點﹑毛病。
1.猶疵雜。
1.疵病與粹純。語本唐韓愈《讀》"孟氏(孟軻)醇乎醇者也﹐荀(荀卿)與揚(揚雄)大醇而小疵。"后因指圣人與大賢。
1.指摘;詆毀。
1.缺點﹐毛病。
1.缺點;過失。
1.缺點。
1.謂非議人家的過失﹐認為應廢黜不用。
1.指責詬罵。
1.瑕斑和污垢。亦單指污垢。
2.引申為錯誤﹐邪惡。
1.有弊病之國。言政教不善。
1.缺點;過失。語本《易.系辭上》"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詆毀有乖忤便即疵毀。
1.腹中結塊之疾。
2.指責﹐指摘。
1.卑賤。
2.卑賤的人。
1.缺點;過失。
1.指文字繁復﹑不簡潔之病。
1.不完善的禮。
1.見"疵癘"。
1.過失;罪戾。
1.缺點;過失。語本《易.系辭上》"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1.謂見聞淺陋而好非議。
1.吹毛求疵;挑毛揀刺。
1.有疵斑的臉。指晉趙孟。善斷事。因其臉有疵點﹐故稱。
1.差錯;謬誤。
1.缺點﹐失誤。
1.缺點;失誤。
1.錯失﹑過惡。
1.斑點和裂紋。
1.瑕疵和污垢。
1.非議事物。
1.指責;指摘。
2.毛病;缺點。
1.低劣。
1.缺點;過失。
2.嫌隙﹐爭端。
1.指出缺點﹑毛病。
1.非議;指責。
1.災害疫病。
1.發于肩及臑的毒瘡。
1.混雜不純的毛病;缺點。
1.謂指出缺點﹑錯誤。
1.非議政事。
2.有弊病﹑不完善的政令。
1.低劣笨拙。
1.亦作"偨傂"。
2.參差不齊貌。
1.見"偨池"。
1.掩埋尸骸骨殖。
1.聲響眾盛。
1.訴訟的案卷。
1.晾干的生姜塊莖。中藥的一種。
能干的或敢干的人得力~ㄧ一員~。另見gānjiāng。
1.干枯僵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