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當時的顯貴。
1.傳說帝王有德,天下太平,則山車出現,古代以為祥瑞之物。
2.一種有棚的車。
1.山中出產的珍寶。
1.隱逸之士對君王的自稱。
1.依山而筑的城市。
2.指依山固守的營壘。
1.山間的路程。
2.指行路于山中。
1.指山上田地。
1.山怪。
1.山林池沼。
2.山中的水池。
1.方言。山間的平地。
1.山中禽鳥小獸之類的小動物。
2.老虎的別稱。
1.用野蠶絲制成的綢子。
1.山野人家的廚房。
1.山岳﹑江河。
2.借指景色。
3.指名山大川。
4.指名山大川之神。
1.見"山床"。
1.山風。
1.山邊。
1.猶山歌。
1.即雉。語本《論語.鄉黨》"山梁雌雉,時哉時哉!"后以"山雌"借指雉。
1.亦作"山蔥"。
2.生于山地的野蔥。
1.逃藏于山中。
1.翠綠的山色。
1.山野間的村落。
1.堆疊如山。形容器物眾多。
1.指環繞峰巖的帶狀白云。
1.青蔥濃郁的山色。
1.百合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鱗莖卵形,白色。葉披針形。花紅色或紫紅色,供觀賞。鱗莖可供食用。
1.亦作"山?"。
2.海島。舊稱島為海中之山,故云。
1.山路。
1.[英santonin]從菊科植物蛔蒿的花中提取的化學物質??勺黩屇c蟲劑。對驅蛔蟲有特效。現多制為驅蛔糖漿﹑驅蛔片等成藥。
1.山中的燈火。
2.元宵節夜扎制成山形的彩燈。宋時亦稱鰲山。
1.見"山磴"。
1.亦作"山嶝"。
2.有石階的山路。
1.山中的住宅。
1.山丘,高地。
1.山上的耕地。
2.多山的地帶。
1.山中別墅。
1.見"山巔"。
1.亦作"山顛"。
2.山頂。
1.猶山野。
1.寺觀廟宇的殿堂。
2.古代宗廟的建筑之一。供奉皇后的配殿。
1.山區的成年男子。
2.山丁樹的果實。小圓形,味酸甜。
1.山的最高處。
中國三大半島之一。在山東省東部。突出在黃和渤海間。地處膠萊河以東,又稱膠東半島。地形以丘陵為主,南部有嶗山。岸曲折,多港灣。青島、威海、煙臺為著名良港。
1.地方戲曲腔調或劇種名。據說是秦腔傳入山東以后所形成。流行于山東西部及河南﹑河北部分地區。劇目﹑唱腔同山東的平調﹑萊蕪梆子等相互影響。
中國的綜合性大學。校址在濟南。創建于1901年,初名山東大學堂◇校名和校址多次變更和遷移。一度停辦。1951年和華東大學合校,稱山東大學。設有經濟學院、化學學院等以及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等系。
1.古謂崤山﹑華山以西地區多出名將,崤山﹑華山以東地區多出宰相。
1.《漢書.賈山傳》"臣聞山東吏布詔令,民雖老羸?疾,扶杖而往聽之,愿少須臾毋死,思見德化之成也。"后因以"山東詔"為詔書的美稱。
1.山中洞穴。
1.獸名。又稱豚尾狒狒,是狒狒類中最大的一種。
1.泰山﹑北斗的合稱。猶言泰斗。比喻為世人所欽仰的人。語出《新唐書.韓愈傳贊》"自愈沒,其言不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2.敬稱。用來稱呼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