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尊敬。
2.客套話。對人表示歉意﹐自責禮貌不周。
1.清政府為償付對日賠款于1898年發行的國內公債。
1.星名。
1.猶體恤;優恤。
洗清冤屈、誣枉平反昭雪。
1.光明廣布。
1.明顯的證驗。
1.歲時名。十干中癸的別稱,用于紀年。
2.漢宮殿名◇泛指后妃所住的宮殿。
1.謂光輝普照,為眾所仰。
1.光耀。
1.光明美好。
1.應驗;相應。
1.顯耀功勞。
1.古澤藪名。在今山西省祁縣西南﹑介休縣東北。是《周禮.夏官.職方氏》的并州藪,《爾雅.釋地》的十藪之一。《呂氏春秋》作大昭,《淮南子.墬形訓》作昭馀,都是九藪之一。《漢書.地理志》改稱"九澤",《水經注.汾水》稱近鄔縣(今介休縣東北)者為鄔澤,俗名鄔城泊,近祁縣者為祁藪。唐宋時只有鄔城泊見于記載,并日漸涸塞。元初在祁縣東南浚得細水溉田,稱為昭馀池,此后時塞時溢。
1.唐代女官名。為九嬪之一。唐承隋制,于后妃下置昭儀﹑昭容﹑昭媛等各一人,正二品。見《舊唐書.后妃傳序》。
1.見"昭彰"。
顯著;彰明功業昭彰|罪惡昭彰。
①明亮;光明爛昭昭兮未央。②清楚;明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謂寶龜。
1.亦作"昭晣"。
2.光亮。
3.清楚;明顯。
1.見"昭晢"。
1.彰明福祿。
1.明潔的品質。
2.指箭靶所畫之地。
1.顯示忠信。
1.明顯;顯著。
2.光耀。
1.顯揚祖先。
1.聲音嘈雜。
1.猶喧嘩。多表示不滿。
1.象聲詞。鳥蟲鳴聲。
1.鳥名。即鷦鷯。
2.象聲詞。鳥蟲鳴聲。
擬聲詞燕雀啁啾|絲管啁啾。
1.嘲謔。
1.形容聲音煩雜而細碎。
形容聲音繁雜細碎d062<啁哳而悲鳴。
1.象聲詞。禽鳥鳴聲。
1.啰嗦多言。
1.形容語言難懂。
1.添補;補償;補充。
1.見"找碴"。
1.亦作"找茬"。
2.找岔子。
1.見"找岔子"。
1.亦說"找岔兒"。
2.故意挑毛病。
1.補加價款。
1.即笊籬。用竹篾﹑柳條﹑金屬絲等編成能漏水的杓形用具。
1.增添麻煩。
1.謂瓦工砌墻﹑木工刨木料等使高低凹凸的表面變平。
1.使之整齊。
2.補足。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又名洛甫,江蘇南匯(今屬上海市)人。1919年加入少年中國學會。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赴蘇聯,先后在中山大學和紅色教授學院學習。歷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人民委員會主席。1934年參加長征。在遵義會議上擁護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代替博古在黨中央負總責。1935年到陜北后主持召開了瓦窯堡會議◇歷任延安馬列學院院長、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西北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常委兼組織部長。建國后,任駐蘇聯大使、外交部第一副部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59年在廬山會議和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上受到錯誤批判。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迫害。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予以平反昭雪。主要著作編為《張聞天選集》。
1.謂壯大自己的聲勢。語出《左傳·桓公六年》"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以武臨之,彼則懼而協以謀我,故難間也。"
1.見"張歙"。
1.亦作"張翕"。
2.張開﹑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