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和。
1.中等的土壤。
2.指冀州。
3.指中原地區。
4.指中國。
1.表里,內心與外表。
2.宮內和宮外。
3.朝廷內外,中央和地方。
4.猶里外。
5.中原和邊疆;中國和外國。 6.家庭內外,家人和外人。 7.指中表之親。
1.中西合璧。
簡稱合營企業”。按照平等互利原則,外商在中國境內投資并同中國的公司、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共同舉辦和經營的股權式企業。按照1979年7月公布、1990年4月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規定,合營企業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形式,參與合營的各方按各自投資額,對本企業的債務承擔責任,并按比例分享利潤和分擔風險、虧損。
簡稱合作企業”。按照平等互利原則,外商在中國境內同中國合作者(公司、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共同舉辦和經營的契約式合營企業。雙方可以采取投資方式或提供合作條件(現金、實物、工業產權等)的方式進行合作。按照1988年4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的規定,合作企業可以依法取得中國法人資格,也可以只建立聯合管理機構。
1.孫與外孫的合稱。
1.謂胃的中部。
2.穴位名。屬任脈經,在上脘下一寸,臍上四寸。居心蔽骨與臍之中央。腑病多治此穴。
1.謂網捕未完。
1.中道衰微。
一種粒子。用符號ν表示。不帶電,質量極小。
1.同"中帷"。
1.后妃所居的內宮。
2.借指皇后。
3.泛指宮廷。
4.靈堂門內。
1.屋中的帷幔。
2.指正妻。
1.指北緯45度上下或南緯45度上下的緯度。
1.宮廷的禁衛部隊。
2.足球﹑手球等球類比賽的后衛之一,位置在中間,故名。
1.中央的位置。
1.官名。戰國時趙置,負責選任官吏。秦漢時為武職,掌管京師治安『武帝時更名執金吾,漢諸王國皆置中尉。唐后期為宦官領禁兵的專職。
2.軍銜的一級。低于上尉﹑高于少尉的下級軍官。
1.中國語言文字或中國語言文學的省稱。特指漢語言文字或漢語言文學。
處理中文信息的計算機系統。由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組成。硬件由漢字輸入、輸出設備和漢字庫等組成;軟件包括漢字處理程序、漢字庫調用程序、漢字文件編輯及有關的應用程序等。
1.舊蘇州府的別稱。始見宋龔明之《中吳紀聞》。
2.舊鎮江府的別稱。
1.指五行中的土運。舊時以五方配五行,中央屬土,故稱。
1.白天十二點左右的時間。
1.猶言冒犯違忤。
1.前后相間一足之地。
1.切中時務。
1.半夜。
1.中國和西洋。
1.比喻在某種事物中中國和西洋的精華合在一起。
1.中間停歇;中止。
2.次子。
1.心地狹隘。
1.指古代田地或賦稅等級的第六等。
2.中等里的下等。
3.指中策和下策。
1.指華夏;中國。
2.指中原地區。
3.夏季之中,指農歷五月◇亦指盛夏。
1.指一般的賢人。
1.指中原。
2.中等規模的縣。唐代諸州分上縣﹑中縣﹑中下縣﹑下縣諸等。宋諸路所屬亦有中縣﹑中下縣之分。參閱《舊唐書.職官志三》﹑《宋史.地理志》。
1.又稱中心線。位置居中的線。
2.三角形的一頂點與對邊中點的連線。
3.把球場劃分為兩個相等場區的線。
一種機場地面燈光設備。即標明機場跑道中心線位置的照明設備。由密封底座、光源、透鏡和高強度燈蓋組成。裝置埋于地下,但高出地面數毫米。在夜間或能見度差的情況下,使飛機能在跑道和滑行道上的正確位置起飛、著陸和滑行。
1.金代為吏部文官正五品的封階,明清則為文職正四品封階。
1.中傷陷害。
1.墓道。
1.鄉中。
2.指中陽里。
在三段論的兩個前提中都出現的共同概念。它作為小項和大項的中介,把兩者聯系起來,從而推出結論。
1.中夜,半夜。
1.中夜起舞。
1.猶中天,高空。
中國指人口在50萬以下的城市。其中人口在20萬以下的為小城市,人口在20萬至50萬的為中等城市。一般是一個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官名。秦漢置,為將作大匠屬官,佐治宮室。唐有中校署,屬將作監,掌舟車等事。
2.主帥所在的營帳。校,古代軍營的名稱。
3.軍銜的一級,低于上校﹑高于少校。
1.為邪氣所侵襲。
2.喻表現反常。
1.官名。古代王侯的侍御近臣。
2.臣僚受職或受賞后入朝謝恩。
3.古代臣子上謝表,例有"誠惶誠恐,頓首死罪"一類的套語,表示謙恭◇人編印文集往往從略,而旁注"中謝"二字。
1.層疊的坐席。古人席地而坐,以坐席層疊的多少表示身分的高低。
2.《后漢書.儒林傳上.戴憑》載戴憑解經不窮,"遂重坐五十余席"◇用以借指學問淵博的儒者。
1.重疊的險象。
2.層層險阻的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