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壯丁。
1.猶士節。
1.猶言將士。
古代官僚階層。也指有名望有學問的讀書人自少便在士大夫家庭里熏陶出來|充乎士大夫之列。
1.英語stick的音譯。手杖。
1.方言。英語store的音譯。商店;雜貨店。
1.士大夫的風度。
2.士大夫的風氣。
1.青年男子。
2.通稱男子。
3.士大夫;讀書人。
1.畫家的畫,文人的畫。別于畫院待詔﹑祗候等所作的院體畫。
1.封建時代士人的服飾。
軍銜的一等。通常設軍士長,有的還有總軍士長、專業軍士等。中國1988年始重新實行的軍銜制,士官設軍士長、專業軍士二級。
1.做官的人。
2.仕宦。舊稱任官職。
1.魏晉南北朝時門閥士族的名籍譜系。參閱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五章第二節。
2.各地科考應試士人的名籍簿。參閱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置士籍》﹑《續文獻通考.選舉一》。
3.明洪武二十一年命進士立石題名于太學,以記載進士名籍,稱士籍。唐代稱進士登科記,宋代稱進士小錄。參閱《續文獻通考.選舉二》。
1.魏晉時,職業士兵的家庭稱為士家。士家子弟世代為兵。
1.指士大夫應有的操守。
1.士大夫應有的節操。
1.周制,"士"指州長﹑黨正,"君子"指卿﹑大夫和士。
2.古代指上層統治人物。
3.舊時指有學問而品德高尚的人。
4.泛指讀書人。
1.文人﹑士大夫的總稱。
1.《儀禮》的別名。
文人士大夫,知識界清名映士林|一變士林風氣。
1.一種藍色的細棉布。
1.出身士族的人。
2.泛指讀書人﹑文士。
1.士眾,軍隊。
1.士類。士人的總稱。
1.士大夫間的評論﹑輿論。
1.兵馬。引申指軍隊。
1.士人與庶民。氓,民。
1.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階層和普通讀書人。
2.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稱。猶言士庶。
3.泛指人民﹑百姓。
4.猶言軍民。
1.[英cement]水泥。
1.古代所謂四民。
①泛指男女京師士女多至河間寺。②仕女,貴族婦女士女游春。
1.士大夫的品行才學。
2.士大夫的品第﹑等級。
士兵的戰斗意志和勇氣士氣旺盛。也比喻讀書人的氣節士氣崢崢未可非|士氣為之一新。
1.士大夫;儒生。亦泛稱知識階層。
2.人民;百姓。
3.士卒;將士。
1.文人,讀書人。
紳士士紳內眷|把四方士紳請到這里來評理。
1.亦作"士史"。古代執掌禁令刑獄的官名。
2.兵眾,軍隊。
1.見"士師"。
1.士人和普通百姓。亦泛指人民﹑百姓。
2.士族和庶族。
1.士人與庶民。
1.復姓『代有士孫張。見《漢書.儒林傳.梁丘賀》。
1.英語stamp的譯音。郵票。曾通行于香港等地的粵方言中。
1.古代卿﹑大夫﹑士及其子弟所領有的田地。
1.士卒;軍隊。
1.指門第。
2.猶眾望。
1.見"士伍"。
1.亦作"士五"。
2.士卒。引申指軍隊。
1.魏晉時指士兵之子。
1.士大夫的風氣;讀書人的風氣。
1.春秋齊管仲輔佐齊桓公時,劃分地方行政區域,使士﹑農﹑工﹑商四民分別聚居。士民聚居的地區稱"士鄉"。
1.士大夫的操行。多含褒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