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沓"。
2.紛繁﹑眾多貌。
3.盤旋貌。
4.迅疾貌。
5.象聲詞。
1.是什么。
1.書信及公文慣用語。表示承情感謝之意。
1.給老虎添上翅膀。比喻助長惡人的勢力。
1.見"為虎傅翼"。
1.傳說被虎吃掉的人﹐死后成為倀鬼﹐虎行求食﹐則為虎前導清道。見《太平廣記》卷四三○引唐裴铏《傳奇.馬拯》◇因以"為虎作倀"比喻做惡人的幫兇。
倀倀鬼,專引虎食人。比喻給惡人當幫兇,干壞事他竟助紂為逆,為虎作倀,殘害自己的同胞。
1.春秋時吳王夫差勝越﹐將許越和﹐申胥以為不可﹐諫曰"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見《國語.吳語》。虺﹐小蛇。言小蛇不打死﹐長大后即不可制。比喻弱敵不除﹐必貽后患。
1.有頃﹐一會兒。
2.謂相隔甚遠。
1.延滯。
2.持久。
1.奏樂。
1.擔任獄官。
2.指當地方官吏。
3.猶治理。
1.出力;盡力。
2.成功;奏效。
1.表目的。
2.表原因。
1.作亂;造反。
1.謂替老百姓申訴痛苦。語本《史記.淮陰侯列傳》"因民之欲﹐西鄉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1.撰寫政令﹑盟會的文辭。
①感到困難,難以應付左右為難|令人為難|多干點,少化點,別讓下崗的父母為難。②刁難;作對為難對方|故意為難|他挺老實的,你別為難他了。
短篇小說。柔石作。1930年發表。春寶娘被貧病交迫的丈夫典給鄰村地主為妻。三年中,她承受了離子的痛苦,屈辱地生活著。當她為地主生下兒子后,又被趕回從前的夫家,再一次忍受離子的痛苦。作品控訴了舊社會典妻”制度的殘酷和野蠻。
1.作為約定的期限或日期。
2.從時間﹑期限長短上看。
1.使氣;逞意氣。
1.做情。
2.酬答﹐酬報。
1.見"為裘為箕"。
1.語出《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孔穎達疏"言善冶之家﹐其子弟見其父兄世業鋾鑄金鐵﹐使之柔合以補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學為袍裘﹐補續獸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為弓之家﹐使干角撓屈調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業﹐仍學取柳和軟撓之成箕也。"后用以比喻子弟能繼承父兄的事業。
1.是這樣。
1.做人處世接物。
2.指人在形貌或品性方面所表現的特征。
3.謂區別于萬物而作為人。
4.猶體面。
5.謂男女交媾。
①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和行為。主要內容是熱愛人民,一切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向人民負責,個人利益服從人民的整體利益,同一切桅人民利益的行為作斗爭。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規范之一。②毛澤東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備團為追悼張思德而召集的會議上所作的講演。編入《毛澤東選集》第3卷。毛澤東在講演中號召大家學習張思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強調為人民服務是全黨全軍的唯一宗旨。
五四時期文學研究會提出的一種文藝主張。反對封建的載道文學和游戲文學,反對所謂純藝術的文學,強調文學的作用是社會和人生因之改善,因之進步,而造成新的社會和新的人生”,具有現實主義傾向。
1.見"為他人作嫁衣裳"。
語出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貧苦女子沒有錢置辦嫁妝,卻為別人去縫制新婚衣服◇比喻白白地為別人而辛勞。
1.猶言修飾容貌。
1.喻建立功業。
1.比喻功敗垂成。
1.比喻功敗垂成。語本《論語.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1.猶行善。
1.謂行善是最大的樂事。
1.《戰國策.齊策二》"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后以"為蛇畫足"比喻做事節外生枝﹐不但無益﹐反而害事。
1.清嘉慶時浙江桐鄉人金檀的藏書樓名。檀喜藏書﹐尤以明人集部為多﹐有《文瑞樓書目》。
1.文雅而柔弱的讀書人。
1.文思。指才智與道德。
1.極言文件之多。
1.形容文件會議多得泛濫成災。
1.文彩斑爛的大蛇。
1.志趣相投的文人所結成的團體。以切磋文章為主。有的也議政﹐如明末的"復社"。
1.舞文弄法﹐隨便捕人。
產生于世界各地原始部落民族的紋飾膚體的習俗。即經手術后在身體某部留下不褪色的圖案。花紋有鳥獸花卉或圖騰、經文、八卦等。反映其審美意識及宗教觀念。在中國,高山、德昂、黎、獨龍、傣、布朗、基諾等族皆有文身習俗。
1.古代荊楚﹑南越一帶的習俗。身刺花紋﹐截短頭發﹐以為可避水中蛟龍的傷害◇常用以指較落后地區的民俗。
1.見"文身斷發"。
1.謂深文周納﹐以入人罪。
2.謂思慮周密。
1.用法嚴刻﹐法網嚴密。
1.漢馬援在交趾立的銅柱。馬援字文淵﹐唐代避李淵諱﹐改文深﹐故云。見陳垣《史諱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