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俗謂親人新喪孝服在身為"熱孝"。
1.屈意從人。
1.指每月下旬的辛日。
1.文字自上而下直寫直排的形式『字在改為橫寫橫排以前,書寫和印刷都是從上到下的,故稱"下行"。
2.公文從上級發往下級。
3.船從上游向下游行駛。
4.指聲音從高到低。
1.發脾氣。
1.謂學習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識。
2.最差的學習。
3.向地位或學問不如自己的人請教。
1.謂學習人情事理,進而認識自然的法則。
1.每月二十一日到月底的日子。
1.咽下。
1.《禮記.中庸》"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鄭玄注"下謂臣也。"朱熹集注"下焉者,謂圣人在下,如孔子雖善于禮,而不在尊位也。"后以"下焉者"指次等者。
1.筵席的下位。指職位低的人。
1.謂藐視,看不起。
1.下眼看。
1.插秧。
1.將錢財裝進腰包。
2.彎腰。比喻屈服。
3.武功鍛煉的一種動作,上身盡力向后彎曲。
1.下品藥物。與上藥﹑中藥相對。
1.舊指掌握軍政重權的人卸去職權。
1.謂夜間工作。
1.敲一下竹杠。
1.指下身的穿著,如褲﹑裙。
1.謙下從人。
1.交給下面討論。
2.寫下意見。
1.仆役。
2.指差役。
1.國都以外的城邑。
2.小地方;小縣。
1.謂屈意;虛心和順。
2.出主意;作決定。
3.隨意。
1.又名"潛意識"。心理學上指不知不覺﹑沒有意識的心理活動,是有機體對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應。
1.謂地下的陰氣,即地氣。
2.中醫指男女外生殖器官及尿道,又稱前陰。
1.下嫁。
1.河流接近出口的部分;亦指下游附近的地區。
2.猶末流。
3.比喻落后的地位。
1.其余;余剩。
1.極愚蠢的人。
2.謙詞。用作自稱。
1.措辭;用語。
2.迷信謂鬼神借活人之口為它代言。
1.關進牢獄。
1.節日名。舊時以陰歷十月十五為下元節。
2.術數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宮,歷一百八十年一周始,而稱其中的第三甲子為下元,亦稱"下元甲子"。
3.中醫指腎氣。
4.氣功意守部位名稱,即下元丹田,位于臍下。
5.道教稱水中為下元。亦指水府。
1.指漢代的宜春下苑。唐時稱曲江池。
1.僧寺的分院。
2.指資本主義國家的下議院。
1.下鎖。
2.開鎖。
1.把靈柩或遺體埋入土中。
1.即下澤車。
1.一種適宜在沼澤地上行駛的短轂輕便車。
2.用于田間運載。
1.日暮時。
1.安營扎寨。
1.陵墓中所設的帷帳。
2.指陵墓外別建的園宅。
1.下沉;下降。
2.唐代戍邊之兵分為軍﹑守捉﹑城﹑鎮,鎮又分為上中下三等。
1.古代稱縣一級的官長。
1.人體的一部分。包括大腿﹑小腿﹑腳等。
1.在宮中當直結束;下班。
1.指物體的根底部分。
1.指妃嬪。
1.謂官職低。
1.下等中的中等。即第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