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隆冬;深冬。
1.指癡人。
2.病名。指腳背豐隆。
1.詩律八病之一。
1.佛教稱佛有三十二相,其一為"鵝王"。其手指﹑足指之間﹐有縵網似鵝之足,故名。
1.水乳同置一器,鵝王僅飲乳汁而留其水。比喻擇其上乘精華。事見《祖庭事苑》卷五。
1.水名。
2.地名。在四川省鹽亭縣西北,以產絹著名。
3.見"鵝溪絹"。
1.即鵝溪絹。
1.鵝溪絹。
1.亦作"鵝溪絹"。
2.產于四川省鹽亭縣鵝溪的絹帛。唐代為貢品,宋人書畫尤重之。
1.鵝溪絹。借指書信。
1.一種狹長的凳子。因其長似鵝頸且不輕易搬動,故稱。
1.一種靠背椅。其靠背長似鵝頸,故稱。
1.形容步態遲緩而斯文。
像鵝和鴨子那樣走路,形容行動遲緩。也說鴨步鵝行。
1.鵝與鴨。皆水禽。
2.形容聲音嘈雜,像鵝﹑鴨鳴叫一樣。
1.形容步態蹣跚。
1.指細小的矛盾。
1.鵝狀的硯臺。
1.見"鵝眼錢"。
1.古代一種劣質的錢。
1.亦作"鵝雁"。
2.指鵝。
3.形容呼喊之聲紛亂嘈雜。
4.天鵝。
1.鵝毛織品。
1.鵝蛋形肥皂。
1.鵝的腳掌。為菜肴珍品。
1.亦作"鵝掌菜"。
2.即昆布。一種藻類,形似鵝掌,故名。
中醫指手癬。
落葉喬木,莖高17-20米,葉子大,形狀像鵝掌,花黃綠色,果穗長紡錘形。是世界上珍貴的樹種之一。產于我國江西、湖北等地。
1.鵝珠。
1.亦作"鵝?"。
2.烤鵝;燒鵝。
3.晉劉毅家在京口,初酷貧﹐嘗與朋友向江州刺史庾悅借東堂共射,悅不許。眾皆避去﹐唯毅留射如故。時庾悅食鵝,毅曰"身今年未得子鵝,豈能以殘炙見惠。"悅又不答,毅常銜之。毅顯貴后,對悅報復,悅忿懼而死。事見《南史.庾悅傳》﹑《晉書.劉毅傳》◇遂以"鵝炙"為典實,指英雄或貴人尚未發跡。
1.亦作"鵝珠"。
2.據《大莊嚴論經》卷十一記載昔有一和尚,乞食至穿珠家門口,珠師停止穿珠,為和尚入內取食。其時一鵝來,吞其珠,珠師持食來而不見珠,疑和尚而責之⊥尚恐珠師殺鵝取珠,說偈諷之。珠師不聽,遂縛和尚而拷打,和尚耳眼口鼻盡出血,這時鵝來食血,珠師怒,打殺鵝⊥尚至此才說明真相,珠師開鵝腹而見珠,乃大哭,對和尚說"汝護鵝命不惜于身,使我造此非法之事。"后以"鵝珠"作舍身護戒之典。
1.亦作"鵝子"。
2.鵝蛋。
3.雛鵝;小鵝。
1.舊時婦女畫眉用的青黑色顏料。又名螺黛。
2.借指美女。
1.指飛蛾。
1.螞蟻爭斗。封建統治者對農民戰爭的蔑稱。
1.像螞蟻和蛇那樣爬行。形容山路險陡。
1.巨大。一說﹐紛紜。
1.古代婦女于元宵節前后插戴在頭上的剪彩而成的應時飾物。
1.不久。蛾﹐通"俄"。
1.螞蟻銜土于穴外堆成的小丘。
1.亦作"蛾服"。
2.俯身伏地﹐表示順從。
1.見"蛾伏"。
1.見"蛾傅"。
1.像螞蟻和蜜蜂一樣聚集。形容紛紜雜亂。
1.亦作"蛾附"。
2.如螞蟻趨附。極言人多。
1.婦女的一種發髻。亦指美女。
1.淡黃色。
昆蟲綱鱗翅目一類昆蟲的通稱。屬完全變態昆蟲。成蟲觸角有鞭狀、絲狀、羽狀、紡錘狀等,因種而異。有單眼,腹部寬闊。常夜間飛行,靜止時四翅平放。蛹常具繭。幼蟲體表有毛,多為植食性。如麥蛾、菜蛾、夜蛾、天蛾等。
1.古代婦女畫眉用的青黑顏料。亦借指墨。
2.借指女子的眉毛。
3.借指黛色的山。
4.一種淡黃綠色。
1.亦作"?羅"。
2.即蛾子。
同‘娥眉 ’。
1.唐制中書﹑門下﹑御史臺官員朝見皇帝時﹐左右分行對立﹐狀如蛾眉﹐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