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前妻的兒子。對后母而言。
田徑運動項目之一。槍桿用木料或金屬制成,中間粗兩頭細,有金屬槍尖。運動員以單手持槍,沿直線助跑后,由背后經肩上把槍擲出,使之落在29°的扇形區內。并須槍尖先著地。
1.擲骰之類的賭博。
1.賭博的一種。博齒﹐即骰子。
1.亦作"擲彩"。
2.博戲的一種。
1.見"擲采"。
1.古代散樂雜技的一種。《晉書.樂志下》所謂"逆行連倒"即指此﹐猶今之翻筋斗。
1.見"擲地金聲"。
1.見"擲地金聲"。
1.晉孫綽作《天臺山賦》成﹐對友人范榮期說"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范起初不信﹐打開來一讀﹐果然贊不絕口。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晉書.孫綽傳》。金石﹐鐘罄之類的樂器◇以"擲地金聲"形容辭章優美。
1.見"擲地金聲"。
1.撞跌。
1.轉動。
1.古代用蓍草占卜﹐后人代以錢。用三枚錢﹐三擲卦成﹐故稱。
1.亦作"擲果"。
2.謂婦女對美男子表示愛慕。
3.指美男子受到婦女愛慕。
1.載坐著美男子的車。
1.晉潘岳﹐字安仁﹐貌至美﹐少時出游﹐婦女都丟果子給他﹐于是滿載而歸。見《晉書.潘岳傳》◇以"擲果潘安"比喻美男子。
1.見"擲果潘安"。
1.投給。
2.用為請人歸還原物的謙辭。
1.道教語。謂仙人之行。
1.見"擲杯珓"。
1.見"擲地金聲"。
1.見"擲地金聲"。
1.賭博的一種。又稱趕老羊。以六骰遞擲﹐視所擲三子同色外﹐計算馀三子點數的多少﹐以決勝負。
田徑運動項目之一。鏈球由球體(直徑102~120毫米)、鏈條和把手組成。運動員站在三面圍有鐵網護籠的圓圈內,雙手握住鏈球把手,經過預擺和快速連續旋轉后,將球擲出,球須落在40°的扇形區內方為有效。
1.古時賭博的一種。以骰五枚,上黑下白﹐擲之全黑為盧。
1.傳說仙女麻姑擲米于地﹐皆成珍珠。仙人王方平笑謂麻姑少年﹐我老了﹐不喜歡再弄這種調皮的玩意。事見晉葛洪《神仙傳.麻姑》。
1.投以目光。
1.見"擲棄"。
1.即擲盧。
1.北齊劉晝《新論.辯施》"昆山之下﹐以玉抵烏﹐彭蠡之濱﹐以魚食犬﹐而人不愛者﹐非性輕財﹐所豐故也。"此謂以玉投烏◇因以"擲鵲"喻有才而無所用。
1.擲骰。
1.猶縱身。
1.古百戲的一種。
1.比喻除惡。
1.猶言投鼠忌器。
1.《后漢書.逸民傳.蓬萌》"家貧﹐給事縣為亭長。時尉行過亭﹐萌候迎拜謁﹐既而擲榡嘆曰'大丈夫安能為人役哉!'遂去之長安學﹐通《春秋經》。"李賢注"亭長主捕盜賊﹐故執榡也。"后以"擲榡"為舍棄微職﹐重新就學的典故。
1.織布。
2.喻時光迅疾。
3.形容來往頻繁。
田徑運動項目之一。餅體為木質,鑲有鐵心和鐵邊。運動員以單手手指扣住餅緣,經擺動旋轉將餅擲出,以落在40°的扇形投擲區內方為有效。擲法有背向、側向等姿勢。
1.亦稱"擲骰子"。
2.博戲的一種。
1.見"擲骰"。
1.以投擲泥土為戲。
1.謂生女。
1.遼俗﹐于正旦拋擲餅團以驚鬼。
1.南朝梁高僧寶志和白鶴道人都想住到景色特別奇麗的潛山山麓去。梁武帝要他們把一樣東西放往山麓﹐誰先放到就給誰住。道人飛去一只鶴﹐寶志投去手中的錫杖。在鶴將至時﹐忽聽到空中飛聲﹐只見寶志的錫杖已經植立在山麓。事見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神異下.寶志》◇用以為典。
1.請人將物交還的謙辭。
1.謂女子的獻媚之態。
1.擇婿出閣。古有以拋繡球中者為婿之俗﹐故云。
1.傳說東漢費長房見一老翁掛著一把壺賣藥﹐然后就跳進壺里去。第二天﹐費去拜訪他﹐和他一起入壺﹐但見房屋華麗﹐酒菜也很好。費于是向老翁學道﹐后來騎著老翁所給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變成一條龍。事見《后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以"擲杖成龍"為典﹐借指還鄉。
1.丟棄。
1.猶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