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溫和凄惻。
1.《晉書.陸機傳》﹕"機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霧晝合﹐大風折木﹐平地尺雪﹐議者以為陸氏之寃。"后因以"陸機霧"為蒙冤而死之典。
1.元郭居業《二十四孝》所記孝子事跡之一。
1.謂孝敬父母的禮物。
1.陸機兄弟入洛后﹐住參佐廨中﹐三間瓦屋﹐士龍住東頭﹐士衡住西頭。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
1.《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載孝惠帝時﹐呂太后用事﹐欲王諸呂﹐陸生自度不能爭之﹐乃病免家居。出所使越得橐中裝賣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為生產◇因以"陸賈分金"謂休官后平分家產與子孫以為生計。
1.同"陸賈分金"。
1.漢陸賈善辯﹐故稱。
1.陸路﹐陸地。
南宋哲學家。字子靜,人稱象山先生,撫州金溪(今屬江西)人。為心學”創始人。以心”為構成宇宙萬物的本源。認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其學說由明代王守仁繼承發展,世稱陸王心學”。著作編為《象山先生全集》。
1.居處陸上。
1.指晉陸云。陸云出補浚儀令﹐故稱。
1.《太平御覽》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并贈花詩'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后因以"陸凱傳情"為詠梅之典。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孫皓問丞相陸凱曰﹕'卿一宗在朝有幾人?'陸曰﹕'二相﹑五侯﹑將軍十余人。'皓曰﹕'盛哉!'陸曰﹕'君賢臣忠﹐國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懼﹐臣何敢言盛!'"后因以"陸凱貴盛"為在朝貴盛之典。
1.晉羊祜與吳陸抗相對。抗曾病﹐祜饋之藥﹐抗服之無疑心。人多諫抗﹐抗曰﹕"羊祜豈鴆人者!"時談以為華元﹑子反復見于今日。事見《晉書.羊祜傳》◇用以為典。
1.指南朝陳后主寵臣陸瑜。
①色彩繁雜絢麗光怪陸離|陸離斑駁。②長的樣子帶長鋏之陸離兮。③分散的樣子毛群陸離,羽族紛泊。
1.形容色彩絢麗燦爛。
1.形容現象奇異﹐色彩繁雜。
1.長劍低昂貌。
①跳躍奔走的樣子陸梁進退,與天命爭衡。②囂張,跋扈。
1.高平之地。
1.猶碌碌。無所作為貌。
2.象聲詞。
1.旱路﹔陸地通行的道路。對水路而言。
1.猶擄掠。
1.沉淪﹔不得志。
1.三國吳陸績﹐曾任郁林太守﹔東漢馬援﹐曾南征郁林◇土人立陸馬廟以祀二人。廟在廣西容縣西北大容山南麓。
1.早種的麥。
1.陸地上的城門。對水城門而言。
1.謂陸地沉陷。
1.南朝梁任昿《述異記》卷上﹕"越中有王氏之橘園﹐胡氏之梅山﹐賀氏之瓜丘。吳中有陸家白蓮﹐顧家斑竹。"后以"陸藕"泛指潔白的蓮花。
1.晩唐詩人陸龜蒙和皮日休的并稱。
1.陸上通道。
桂系軍閥。廣西武鳴人。壯族。曾任清軍管帶,鎮壓孫中山領導的鎮南關起義,后升至廣西提督。辛亥革命時,攫取廣西都督職位,捕殺革命黨人。護國戰爭時,派兵攻占廣東,自任廣東督軍,成為桂系軍閥首領。1917年參加護法軍政府,排擠孫中山。1920年被粵軍擊敗,退回廣西。
1.見"陸沉"。
1.指南朝齊陸探微在鎮江甘露寺壁上所畫《狻猊戲圖》。
1.猶陸軍。
1.《三國志.吳志.陸績傳》﹕"績年六歲﹐于九江見袁術。術出橘﹐績懷三枚﹐去﹐拜辭墮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術大奇之。"后因以"陸氏橘"為懷以遺母之物﹐作為孝親之典。
1.唐李冗《獨異志》卷下﹕"唐崔群為相﹐清名甚重。元和中﹐自中書舍人知貢舉。既罷﹐夫人李氏因暇日常勸其樹莊田以為子孫之計。笑答曰﹕'余有三十所美莊良田遍天下﹐夫人復何憂?'夫人曰﹕'不聞君有此業。'羣曰﹕'吾前歲放春榜三十人﹐豈非良田耶?'夫人曰﹕'若然者﹐君非陸相門生乎?然往年君掌文柄﹐使人約其子簡禮﹐不令就春闈之試。如君以為良田﹐則陸氏一莊荒矣。'群慚而退﹐累日不食。"后遂以"陸氏莊荒"為在科舉考試方面杜絕行私請托之典。
1.指三國吳陸璣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
1.陸地運送。
1.《文選.木華》﹕"魚則橫海之鯨……陸死鹽田﹐巨鱗插云﹐鬵鬣刺天﹐顱骨成岳﹐流膏為淵。"李善注﹕"魏武《四時食制》曰﹕東海有魚如山﹐長五﹑六里﹐謂之鯢﹐時死岸上﹐膏流九頃。"后因以"陸死骨"比喻積雪之狀。
1.旱田。與"水田"相對而言。
1.春秋楚人﹐字接輿。昭王時﹐政令無常﹐乃佯狂不仕。時人稱為楚狂。
2.道路通達平坦。
1.《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后遂以"陸通歌鳳"為避世隱居的典故。
1.陸路﹔旱道。
1.陸地。
1.《世說新語.規箴》"陸玩拜司空"劉孝標注引《陸玩別傳》﹕"是時王導﹑郗鑒﹑庾亮相繼薨殂﹐朝野憂懼﹐以玩德望﹐乃拜司空。玩辭讓不獲﹐乃嘆息謂朋友曰﹕'以我為三公﹐是天下無人矣。'"后因以"陸玩無人"謂居高位有雅量的典故。
1.見"陸挽"。
1.古代理學家宋陸九淵﹑明王守仁的并稱。
1.陸上產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