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喜悅"。
1.明清時代刑律謂將判處斬刑的犯人暫時監(jiān)禁﹐候秋審﹑朝審后再決定是否執(zhí)行。
1.斬首與俘虜。
1.斬取首級。
1.又稱剁斧石。一種人造石料。將摻入石屑及石粉的水泥砂漿﹐涂抹在建筑物表面﹐在硬化后﹐用斬鑿方法使成為有紋路的石面樣式。
1.即斬候決。
1.砍殺敵將﹐拔取敵旗。形容勇猛善戰(zhàn)。
1.同"斬將搴旗"。
1.斬殺蛟龍。多謂勇士為民除害。春秋楚次非斬繞船兩蛟,見《呂氏春秋.知分》;魯澹臺子羽赍璧渡河斬蛟,見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河水五》;晉周處在長橋下斬蛟,見《晉書.周處傳》;襄陽太守鄧遐入沔水斬蛟,見《初學記》卷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此數(shù)事皆詩文中有名的典故。
1.堅定不移貌;干脆利落貌。
2.清楚明白貌。
3.比喻文風峻刻峭拔。
4.見"斬?"。
1.全部殺盡。
1.同"披荊斬棘"。
1.見"斬決"。
1.陡峭貌。
2.形容語氣鋒芒畢露﹐不留馀地。
3.界限分明貌。
4.干脆利落貌。
5.斬斷;斷絕。
1.謂勘治和斬除作祟的鬼怪。
1.見"斬六決"。
1.斬殺;殺戮。
1.斬殺并碎割尸體。
1.即斬馬劍。
1.一種鋒利的寶刀。
1.亦作"斬馬劍"。
2.漢寶劍名。其利可以斬馬﹐故稱。以其藏于尚方﹐后世俗稱尚方寶劍。
1.猶言擠眉弄眼。
1.猶斬袪。借指舊怨。
1.斬除滅絕。
1.砍削樹木當兵器﹐舉起竹竿作軍旗。比喻武裝起義。語本漢賈誼《過秦論上》"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極為平整。
1.極其整齊。
1.處決斬犯時插在刑場上的旗。
1.形容口氣堅決。
2.形容剛勁有力。
1.斬斷其袖。借指舊怨。典出《左傳.僖公五年》"﹝重耳﹞逾垣而走﹐披斬其袪。"杜預注"袪,袂也。"孔穎達疏"總名為袂,其袂近口,又別名為袪。此斬其袪斬其袖之末也。"
1.毅然果決貌。
2.全新貌;分明貌。
3.整肅貌;整齊貌。
4.陡峭貌。
1.古代的一種刑罰﹐殺頭或腰斬。
2.殺死;砍死。
1.斷絕;割除。
1.斬除。
2.砍殺;殺戮。
1.漢劉邦起事前曾醉行澤中﹐遇大蛇當?shù)扩o乃拔劍斬之。見《史記.高祖本紀》◇用以為典。
1.砍頭。
2.謂所斬之首。
1.亦作"斬缞"。
2.舊時五種喪服中最重的一種。用粗麻布制成﹐左右和下邊不縫。服制三年。子及未嫁女為父母﹐媳為公婆﹐承重孫為祖父母﹐妻妾為夫﹐均服斬衰。先秦諸侯為天子﹑臣為君亦服斬衰。
1.著斬衰服者所戴之冠。
1.砍伐神祠近旁的樹。
1.斬殺與鞭撻。借指用刑法鎮(zhèn)壓。
1.砍伐草木。
2.砍殺。
1.斬殺;誅滅。
1.形容為匡扶正義而不顧生死。
1.舊時刑罰之一。即將人頭砍下﹐懸于木竿示眾。
1.嶄新﹐全新。
1.因喪哀痛貌。
1.眨眼。
1.謂斬絕厲鬼作祟。
1.砍伐。
2.斬殺。
3.斷絕;滅絕。
1.整肅貌;整齊貌。
2.堆疊貌。
3.鋒芒畢露貌。
1.殺戮;砍殺。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