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遠古傳說中的五個部落首領。
2.古代傳說中五個人面龍身的仙人,道教稱為五行神。《鬼谷子.本經陰符》"盛神法五龍。"陶宏景注"五龍,五行之龍也。"《文選.郭璞》"奇齡邁五龍,千歲方嬰孩。"李善注引《遁甲開山圖》榮氏解"五龍,皇后君也,昆弟五人,皆人面而龍身。長曰角龍,木仙也。次曰征龍,火仙也。次曰商龍,金仙也。次曰羽龍,水仙也。次曰宮龍,土仙也。"亦謂五龍的法術。
3.譽稱同時以才名著聞的五人。(1)指漢公沙穆五子。晉陶潛《集圣賢群輔錄下》"公沙紹字子起,紹弟孚字允慈,孚弟恪字允讓,恪弟逵字義則,逵弟樊字義起,右北海公沙穆之五子,并有令名,京師號為公沙五龍。"(2)指晉索靖﹑泛衷﹑張甝﹑索絞﹑索永五人。《晉書.索靖傳》"靖少有逸群之量,與鄉人泛衷﹑張甝﹑索絞﹑索永俱詣太學,馳名海內,號稱敦煌五龍。"(3)指南朝齊張岱兄弟五人。《南齊書.張岱傳》"岱少與兄太子中書舍人寅﹑新安太守鏡﹑征北將軍永﹑弟廣州刺史辨,俱知名,謂之張氏五龍。"(4)指十六國前涼辛攀兄弟五人。唐楊炯《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若夫于公之宅,駟馬高驅,辛氏之門,五龍齊駕。"
4.宋王應麟《小學紺珠.氏族.五龍》"涼辛攀,兄鑒﹑曠,弟寶﹑迅。"(5)指宋竇儀兄弟五人。《宋史.竇儀傳》"儀學問優博,風度峻整,弟儼侃偁僖,皆相繼登科……當時號為竇氏五龍。"
1.特長。
1.不同一般的賞賜。
1.方言。偏偏。表示實況同所希望的正相反。
2.格外;更加。
1.見"偏生"。
1.謂一方超越另一方;失去平衡。
2.指某一方面有過人之處。
全軍中除主力部隊以外的部分軍隊彼以偏師綴我,而全軍趨金陵|偏師借重黃公略。
1.謂施恩不均。
1.日偏食和月偏食的統稱。詳"偏食"。
1.日偏食和月偏食的統稱。在朔日,如果地面上某一部分落在月球的半影之內,當地的人便會看見太陽的一部分被月球掩蔽,稱為"日偏食"。在望日,如果月球的一部分落在地影之內,地面的人便會看見月球的一部分被地影掩蔽,稱為"月偏食"。參見"日食"﹑"月食"。
2.只愛吃某幾種食物的不良習慣,如只愛吃魚﹑肉,而不愛吃蔬菜。
3.喻特殊優遇。
1.謂雙親一方去世,一方尚在。
1.謂特別看重。
1.正屋旁的房子。
2.指妾。
1.謂專賴一方面。
1.嗜好;特殊的愛好。
1.外快。指正當收入之外的收入。
1.部分軍隊的統帥或一方守將。
2.副將。
1.偏頗﹑片面的言論。
2.偏偏說。
1.袒護私情,不公正。
1.偏枯,半身不遂。
1.猶偏袒。
1.偏頗猥瑣。
1.中風,半身不遂。身體一側發生癱瘓。多由腦內出血引起。
①解開衣袖,裸露一臂。多表示立志、發誓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陳涉)偏袒大呼,天下從風。②漢代呂后死后,太尉周勃傳令擁護呂氏的右袒,擁護劉氏王朝的左袒。結果大家均左袒。周勃便率軍誅滅呂氏余黨◇用偏袒”指偏護一方。見《漢書·高后紀》。
1.木名。
1.孤獨。
1.特別疼愛。
1.酒壺。
1.冷僻的考題。
1.偏袒,謂解衣袒露一臂。
1.只聽信一方面的話。
1.又稱偏頭風。陣發性的一側頭痛,由頭部血管舒縮障礙所引起。常反復發作,亦有經久不愈而目失明者。
1.缺少某一方面。
1.據一方之地稱王。
1.偏曲冤枉。
1.謂君權移于臣下。
1.猶偏袒。
1.特殊照顧。
1.春秋戰國時車戰編制單位。以二十五乘為偏,步兵五人為伍。參閱《左傳.桓公五年》"先偏后伍"杜預注引《司馬法》◇亦泛指軍隊編制。
1.片面而狹隘。
1.猶孤弦。
1.偏頗邪僻。
1.荒涼偏僻的地方。
1.指地方招募的兵士。
1.古兵車名。
①偏離方向,指不正確的傾向只有把那種壞的、不好的偏向去掉,正風才能建立起來。②指袒護某一方平生正直無偏向。
光在傳播過程中由于反射或折射使傳播方向發生改變,出射方向和入射方向間的夾角。從棱鏡的一個棱面射入的一束光線,發生兩次折射后從棱鏡的另一個棱面射出,光線的出射方向與入射方向間的夾角,就是光線經過棱鏡后的偏向角。
1.指地位不高的武官。
1.不正;傾斜。
1.謂心存偏向,不公正。
1.裝在軸上的輪形零件,軸孔偏向一邊。軸旋轉時,輪的外緣推動另一機件,產生往復運動。多用來帶動機械的開關﹑活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