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言各種各類。
1.首先發難起事。
1.指頭腦。
2.為首的人;領導人。
1.舊指造反作亂的為首者。
1.謂主謀藏匿罪犯。
1.人死后的第七日。
1.發妻。
1.亦作"首邱"。
2.《禮記.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鄭玄注"正丘首,正首丘也。"孔穎達疏"所以正首而向丘者,丘是狐窟穴根本之處,雖狼狽而死,意猶向此丘。"后以"首丘"比喻歸葬故鄉。
3.懷念故鄉。
4.猶故鄉。
1.見"首丘"。
1.指農歷七月。
計數時首先彎屈大拇指,為第一。因以首屈一指”表示第一或最高他是本城首屈一指的富┖潰說到棋藝,他是首屈一指的。
1.一種主要供集郵鑒賞用的特制信封。封上貼以成套的紀念郵票或特種郵票,在發行該項郵票的第一天,用當天郵戳將郵票蓋銷,故有此稱。
1.謂開始并無異謀。
2.猶言第一個歸順從善。
3.《史記.儒林列傳》"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師始﹐由內及外。"意謂實施教化自京師開始,京師為四方的模范◇因以"首善"指首都。
1.指首都。
2.最好的地方。
1.見"首善之地"。
1.猶首鼠。
1.見"首鼠"。
1.見"首鼠兩端"。
1.四時之首。指四季中每季的第一個月,即正月﹑四月﹑七月﹑十月。
1.向官府交代﹑說明本人或別人的犯罪情實。
1.首要之事。
2.謂為首主持其事。
3.指出頭主管其事的人或頭面人物。
4.首先發難;首先倡導。
5.開始。
1.戴在頭上的裝飾品。
2.泛指耳環﹑項鏈﹑戒指﹑手鐲等飾物。
1.亦作"首施"。
2.躊躇;遲疑不決。
3.窺伺觀望,進退無定。
顧前顧后,猶豫不決首鼠兩端之人,不可與謀大事。
1.首要方法。
1.謂正月。
1.見"首臺"。
1.劍的把柄。
1.見"首途"。
1.亦作"首涂"。
2.上路;啟程。
1.亦作"首陁"。
2.即首陀羅。
1.古印度四種姓中的最低等級。無任何權利,僅從事低賤﹑卑微的勞動,或為高級種姓服役。其實際地位無異于奴隸。
1.見"首陀"。
1.頭等望族。
1.頭和尾。
2.起頭的部分和末尾的部分;前面的部分和后面的部分。
3.從開始到末了。
4.引申指事情的經過始末。
5.比喻相呼應。 6.比喻關系密切﹐互有牽連。 7.指男女關系。 8.猶首鼠。 9.指一手經辦的事。 10.泛指事情。
1.前后連接不斷。
1.見"首尾相繼"。
1.指弒君殺父。亦僅指弒君。
1.指弒君。虐﹐殺。
1.亦作"謚寶"。
2.放在古代帝王陵墓中﹐刻有帝王謚號的璽印。始于唐武則天時。已發現的帝王謚寶﹐有前蜀王建永陵謚寶﹑明神宗定陵謚寶等。
1.刻有贈謚制誥的碑石。
1.亦作"謚筆"。
2.謂為贈謚冊書主稿。
1.亦作"謚冊"。
2.指刻有為帝后上謚詔書的簡冊。
1.亦作"謚策"。
2.即謚冊。
1.亦作"謚典"。
2.贈謚的儀節。
3.謚法。
1.評定謚號的法則。上古有號無謚﹐周初始制謚法﹐至秦廢『復其舊﹐歷代因之﹐至清止。
2.稱號。
1.亦作"謚告"。
2.贈謚的制誥。
古時帝王、諸侯、文臣武將死后,朝廷據其生前事跡給予的稱號。一般為褒揚之詞。帝王的謚號,由禮官議上;臣下的謚號,由朝廷賜予。
1.亦作"謚名"。
2.謚號。
1.記載謚號的譜牒。《宋史.藝文志三》載有《春秋宗族謚譜》。
1.亦作"謚議"。
2.古代帝王﹑貴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下禮官評議其生平事跡﹐依據謚法擬定謚號﹐奏請欽定﹐謂之"謚議"『崔髎有《章帝謚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