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漢代教授五經的學官。
1.遍視。
1.亦作"?注"。
2.從旁邊流入。
3.普降。
4.正文旁邊的小注。
1.猶運轉。
2.音韻學名詞。謂古韻陰﹑陽﹑入三類韻部的字在本類內跟鄰近各韻部的相互轉變。
1.橫向征詢。
2.就近資助。
1.廣泛征詢。
1.宗族中的旁支﹐旁系。
1.多方詢問。
1.鄰近的部族。
1.指近親。
1.輔佐。
1.遍作。
1.一人獲罪而株連他人。
2.見"旁座"。
1.指鄰座的人。
1.船名。
1.即蟛蜞。
1.亦作"螃蠏"。
2.蟹的俗稱。
1.見"螃蟹"。
1.見"鳑魮"。
1.魚名。魚綱鯉科。體形跟鯽魚相似,比鯽魚小。眼有彩色光澤,背面淡綠色,略帶藍色的閃光,腹面銀白色。生活在淡水中,吃水生植物,卵產在蚌殼里。
1.亦作"鳑皮"。魚名。即鳑鲏。
2.烏藥的別名。
1.即鳑鲏。
1.鳙魚的別名。
1.古代舞曲名。
1.歡愉。髈,通"歡"。
1.相傳為堯舜時的部落首領,四兇之一。
1.歡欣并歸附。髈,通"歡"。
1.歡然。歡樂貌。髈,通"歡";胿,同"然"。
1.歡笑不止。髈,通"歡"。
1.指婚配。髈,通"歡"。
1.歡叫,歡呼。髈,通"歡"。
1.歡樂和悲戚。髈,通"歡"。
1.歡樂融洽。髈,通"歡"。
1.歡樂貌。髈,通"歡"。
1.快樂;高興。髈,通"歡"。
1.歡樂地笑。髈,通"歡"。
1.對人或事物喜愛或賞識的心情。髈,通"歡"。
1.快樂而興奮。髈,通"歡"。
1.歡樂安逸。髈,通"歡"。
1.高興地迎接。髈,通"歡"。
1.亦作"髈虞"。
2.歡樂。髈,通"歡"。
1.歡樂愉快。髈,通"歡"。
1.見"髈娛"。
1.亦作"歡說"。
2.歡樂喜悅。髈,通"歡"。
1.歡躍喧騰。髈,通"歡"。
1.棉上衣。元明時亦專指邊防將士或錦衣衛的冬服。
2.一種戲劇服裝。傳統戲中演花面者身須魁梧﹐方顯威嚴﹐其袍內襯著的厚棉馬甲﹐即名胖襖。
1.復姓。金代有納坦謀嘉。見《金史》本傳。
1.低頭。
1.獻納土地。謂歸附。
2.奉獻泥土。
1.同"納污含垢"。
1.同"納污含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