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攙扶。
1.答話,回嘴。
1.出眾。
1.英國貨幣單位。先前1英鎊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自1971年2月15日英國政府宣布實行十進位制后,1英鎊等于100便士。
1.明君;英主。
1.精辟的論辯。
1.英俊的風采。
2.指賢能而有風采的人。
1.謂英姿風發。
1.聰明的資質。
1.才智優異而學識廣博。
英國與南非布爾人的戰爭。1899年10月爆發,初期布爾人占優勢,1900年英國不斷增兵,打敗布爾人,9月英國宣布吞并布爾人的兩個國家--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并將它們并入南非聯邦”。但布爾人繼續進行游擊戰,至1902年才完全停戰。
1.杰出的才智。
2.指才智杰出的人。
1.猶英才。出眾的才智;具有出眾才智的人。
2.指具有出眾才智的人。
1.猶英才。出眾的才智。
1.高尚的風操。
1.猶言賢蹤。塵,飛揚的埃土,引申為蹤跡或流風馀韻。
1.美好的聲譽。
1.簡作"呎"。英美制長度單位。1英尺合12英寸,合0.3048米,合0.9144市尺。
1.見"英辭"。
1.亦作"英詞"。
2.美好的文辭。
1.簡作"吋"。英美制長度單位。1英寸合
2.54厘米,合0.762市寸。
1.英明通達。
2.英明通達的人;賢達。
1.亦作"英簜"。
2.古代竹制的符節,持之以作憑證,猶漢代的竹使符◇亦泛指外任官員的印信和證件。
1.見"英蕩"。
1.英明果斷。
1.也叫長噸。英美制重量單位。1英噸等于2,240磅,合1,016.04公斤。
1.才智過人。
1.才華顯露;神采煥發。
1.美好的典范。
1.奇偉杰出的氣概;英武的氣概。
2.美好的聲望;崇高的威望。
3.高尚的風格和氣節。
1.高尚的風格和節操。
1.賢能的輔臣。
1.亦作"英?"。
2.英雄氣概。
1.卓越的才干。
英國領土的主要部分。面積13萬余平方千米,人口48707萬(1994年)。北部和中部有奔寧山脈,東南部為平原。是英國人口、經濟最集中部分。西北部為全國主要工業區,東南部為農牧區,倫敦及其周圍為新工業區。陸空交通發達。
1.出眾的品質與氣概。
2.英烈的遺骨。
1.明亮有神的目光。
2.猶光輝。
1.優良的法則;明智的策略。
1.優良的法則。
1.珍奇。
1.謂英明的朝廷大臣。袞,古三公之代稱。
17-19世紀英國政府特許設立的經營對印度及遠東地區壟斷貿易和從事殖民活動的機構。擁有軍隊和艦隊。18世紀中葉,通過戰爭排擠法荷勢力,在印度建立起統治地位,并以印度為基地向鄰近的一些國家擴張。公司大量種植鴉片,輸入中國。它所掠奪的巨額財富是英國原始資本積累的重要來源。
恩格斯作于1844年9月至1845年3月。恩格斯考察了近六十年英國工業發展史,分析研究了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矛盾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指出英國工人階級貧困、反抗的現狀,強調無產階級勝利的唯一出路是暴力革命。
17世紀英國確立資產階級政權的革命。1640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被迫召開國會。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結成聯盟,拒絕籌款。查理一世逃離倫敦,1642年向國會開戰,爆發內戰。克倫威爾率國會軍連敗王軍,1646年俘獲國王◇國王逃跑,1648年爆發第二次內戰,王軍再次失敗。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處死,5月成立共和國,建立了以克倫威爾為首的資產階級政權。為加強統治,1653年克倫威爾改共和制為護國主制,建立軍事獨裁。克倫威爾死后,政局動蕩。1660年,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乘機復辟斯圖亞特王朝,企圖恢復封建專制制度。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竭力反對。并于1688年發動政變(史稱光榮革命”),復辟王朝被推翻。次年通過《權利法案》,建立君主立憲政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標志世界近代史的開始。
1.英明果斷。
1.英勇強勁。
1.英雄豪杰。
2.武藝高超,膽略過人。
1.言花木之美。也引申為在上者之德化。
2.精英華彩。
3.謂華飾璀璨。
4.美好的聲譽。
1.帝舜二妃女英與娥皇的并稱。
1.指才德美好。亦指才德優異的人。
2.美好的樂音。
1.見"英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