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時租界的包探。
1.猶遮護。
1.猶強占。
1.遮擋;遮蔽。
2.指用來遮擋的東西。
1.掩飾;隱瞞。
1.躲藏,隱藏。
1.猶攔車。
1.攔阻;攔住。
1.用手遮著嘴在別人耳邊囑托事情;請托。
1.猶中斷。
1.減半;對折。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人有相羊祜父墓,后應出受命君。祜惡其言,遂掘斷墓后,以壞其勢。相者立視之曰'猶應出折臂三公。'俄而祜墜馬折臂,位果至公。"后以"折臂三公"為大臣墜馬之典。
1.吃虧。
1.宋代謂所征實物以等價改征他物。
2.變賣。
1.見"折辯"。
1.亦作"折辨"。
2.爭辯,分辯。
1.低頭。喻屈服認輸。
1.謂以金銀折換實物,或物與物相折換。
1.書法上對轉折的筆劃,要求筆毫平鋪而筆鋒圓勁,如釵股彎折仍體圓理順,因以為喻。
1.取有馀以補不足。
1.見"折腳鐺"。
1.謂將已澄過的水倒入另一容器再澄。
1.分作數節可以折疊便于攜帶的尺。
1.使敵人的戰車后撤。即制敵取勝。沖,沖車。戰車的一種。
2.交涉;談判。
3.武官名。北魏有折沖將軍。見《宋書.柳元景傳》。隋禁衛軍有折沖﹑果毅﹑武勇﹑雄武等郎將官。唐有折沖都尉,全國各州有折沖府。見《通典.職官十一》。
1.謂能壓服困難,御敵致勝。
1.語本《詩.大雅.綿》"予曰有御侮"毛傳"武臣折沖曰御侮。"后用以謂抗擊敵人。
1.謂忠勇之臣。
折使退卻。沖戰車。尊俎酒杯與木盤,指宴飲器皿。《戰國策·齊策五》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拔城于尊俎之間,折沖席上者也。”意為在筵席上不用武力而以談判來制勝對方◇也指外交談判。
1.猶減損。
1.《景德傳燈錄.湖南東寺如會禪師》"﹝如會﹞初謁徑山,后參大寂,學徒既眾,僧堂內床榻為之陷折。時稱折床會也。"后以"折床"形容與會僧眾之多。
1.見"折挫"。
1.猶抵償。
1.見"折挫"。
1.傳說中的風神名。
1.折騰,糟蹋。
1.折磨。
1.彎屈。
2.把物體的一部分翻轉和另一部分貼攏。
3.重疊起伏。
1.亦稱"折扇"。
2.用竹木或象牙為骨﹐韌紙或綾絹為面﹐能折疊的扇子。
1.見"折足覆餸"。
1.見"折足覆餸"。
1.對質,對證。
1.方言。折磨。
1.方言。樣子﹐架子。
1.拗折砍伐,毀壞。
1.古冠名。
①信服令人折服。②說服;屈服以理折服人。
1.指漕運中規定的糧食損耗。
2.謂以錢代替實物。
3.謂用金銀財物行賄送禮。
1.損失。
1.破關。
2.破析玄關要義。
1.謂物質使通過的光線發生折射。
晉代c03cZ凡叨悅列第一,自稱是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來就稱科舉考試得中為折桂欣喜故人先折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