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宋時官方印行于市場的各種證劵,可據以兌換茶﹑鹽﹑香藥等貨物。
1.見"踏罡步斗"。
1.道教法師祈天或作法的步伐。表示腳踏在天宮罡星斗宿之上。
1.亦作"踏罡步斗"。
1.舊時一種酷刑。
1.見"踏高橇"。
1.亦作"踏高躥"。
2.踩高蹺。
①以腳踏地,拉手而歌連袂踏歌。②行吟;邊走邊歌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1.唐代樂曲名。相傳為唐張說所制。又稱《繚踏歌》。《樂府詩集》卷八二"近代曲辭"錄唐崔液《踏歌詞》二首。
中國畫。宋代馬遠作。絹本立軸。水墨。構圖分為上、下兩部分。上為遠景,高峰陡峭直立,樓閣城闕于松林中隱約可見;下為近景,山徑溪橋間、柳條竹枝下,幾個村農正踏歌而行。畫山石用大斧劈皴,筆致勁健有力。
1.方言。謂跟在他人后面沾便宜。多用于男女私情。
1.亦作"蹋鼓"。
2.古時歌舞,著革履踏行鼓上,謂之踏鼓。
1.謂因襲守舊,安于現狀。
1.亦稱"踏混木"。
2.古代百戲雜技之一。表演者踩踏圓木,使其滾動,并在上面表演各種動作。
1.猶踏花。
1.亦作"蹋虎車"。亦作"蹋豬車"。亦作"蹋獸車"。
2.指皇帝的獵車。
1.踏車戽水。
1.亦作"蹋花"。
2.踏青,游春。
3.佛經故事昔有南窟仙人,見鹿產一女,即取歸撫養,長大成人,惟腳似鹿,是為鹿女。一日,因洞中火熄,命鹿女往北窟仙人處取火。北窟仙人見鹿女行處步跡皆有蓮花,因與鹿女言繞我舍七匝,當與汝火。鹿女如其所言,遂取火而去。參閱《雜識藏經》卷二《鹿女夫人》◇因以"踏花"謂鹿女步行,足跡狀如蓮花。
1.見"踏槐花"。
1.《說郛》卷六九引唐李淖《秦中歲時記》"進士下第,當年七月復獻新文,求拔解,故曰'槐花黃,舉子忙。'"唐代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往往于隔年秋天就在京城行卷,其時正值槐花盛開,后因稱參加科舉考試為"踏槐花"。
1.見"踏槐花"。
1.做磚坯的泥須經反復踩踏以使黏稠,這一工藝過程稱踏坯。
1.實地察看災情。
2.踏勘荒地,以便開墾。
1.見"踏滾木"。
1.察訪搜捕。
1.見"踏藉"。
1.挨肩。謂接連。
1.踩踏。
2.比喻壓迫;摧殘。
1.一種用腳踏動船槳的小船。
1.舉足,邁步。
2.踏步。兩腳原地交替抬起落下。
3.踏板。安置于床前﹑車沿前便于上下的設備。
4.自行車﹑三輪車等人力轉動裝置中腳踩的部位。
5.比喻借以達到某種目的之手段。
1.地板。
2.安置于車沿﹑床前等處便于上下的設備。
3.比喻借以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
1.一種便于上下車﹑床用的小凳。
2.喻借以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
1.古代刑具,以鐵鑄成,用以束腳,重六斤。猶腳鐐之類。
1.安置在淺水或高低兩處中間,便于行走或上下的石頭。比喻借以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
1.亦作"蹋節"。
2.以腳踏地打節拍。
1.太極。指原始混沌之氣。
又稱寒溫帶針葉林”或北方針葉林”。為水平地帶性植被。由耐寒的針葉喬木組成的森林植被類型。主要的樹種是云杉、冷杉、落葉松等,而且往往是單一樹種的純林。在中國主要分布于大興安嶺北部和新疆阿勒泰地區。
1.語出《易.泰》"天地交,泰。"謂天地之氣相交,物得大通◇因以"泰交"謂上下不隔,互通聲氣。
1.古星座名。即三臺。上臺﹑中臺﹑下臺共六星,兩兩并排而斜上,如階梯,故名。
2.借指朝廷。
①羅勃·泰勒(roberttaylor,1911-1969)。美國電影演員。洛杉磯戲劇學校畢業。1934年從影,以拍攝愛情片著稱,較著名的有《茶花女》、《魂斷藍橋》、《劫后英雄傳》等。一生主演影片七十余部。②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taylor,1932-)。美國電影演員。女。十歲從影。1944年因主演《玉女神駒》而知名。先后主演五十余部影片,其中《巴特菲爾德》和《誰害怕弗吉尼亞·沃爾夫》使她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
1.古代帝王七祀之一。所祀之主為帝王無后之鬼。
1.陵名。唐玄宗陵。在陜西省蒲城縣東北金粟山。
2.陵名。宋哲宗陵。在河南省鞏縣西南。本名永泰陵。宋人常稱之為泰陵。
3.陵名。明孝宗陵。在北京市昌平縣筆架山東南。
4.陵名。清世宗陵。在河北省易縣永寧山。
也稱安得拉人”。印度的民族之一。約6340萬人(1985年)。講泰盧固語。信印度教。實行種姓制度和種姓內婚。主要從事農業和畜牧業,部分從事捕魚業。
1.即大呂。春秋齊鐘名。
1.奢靡。
印度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印度的泰米爾納德邦,另有少數分布在斯里蘭卡、新加坡等國。約5500萬人(1985年)。講泰米爾語。信印度教。主要從事農業,沿海捕魚。
(hippolytetaine,1828-1893)法國文學評論家。早年攻讀哲學。曾任巴黎美術學院美術史和美學教授。信奉實證主義哲學,提出文學創作受種族、環境、時代影響的論點,對自然主義文學創作和理論發生過影響。著有《英國文學史》、《藝術哲學》、《十九世紀法國哲學家研究》等。
1.亦作"泰娘"。
2.唐歌伎名。唐劉禹錫《泰娘歌》"泰娘家本閶門西﹐門前緑水環金堤。"后亦以"泰娘"稱吳地歌伎。
1.地的別稱。
2.太平,安定。
1.太平。時世安寧和平。
2.連續三年農業有成謂之"泰平"。
1.即太清。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