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一聞圣人之言﹐即能領悟其微旨。
1.猶蠻夷。語出《詩.小雅.角弓》"如蠻如髦﹐我是用憂。"
1.泛指未開化的少數民族。
1.舊土司名。明萬歷十三年(1585年)﹐分孟密北部地置安撫司。轄境相當今緬甸八莫附近地區;萬歷三十二年地入緬甸。清初曾再度內屬﹐乾隆后又屬緬甸。
1.見"蠻貊"。
1.亦作"蠻貉"。亦作"蠻貃"。
2.古代稱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亦泛指四方落后部族。
1.方言。指男性童仆。
1.指南方青年婦女。
1.指舞姬;婢仆。
2.對南方落后部族的蔑稱。
1.用南方產的粗藤做的盾牌。
1.方言。謂蠻橫不講理﹐卻硬拉一些大道理來掩護自己。
1.宋代掌管少數民族事務的地方官吏。
1.頑劣﹐不聽話。
1.年齡較大的南方婦女。
1.見"蠻畿"。
1.粗獷悍勇的風氣。
1.蠻橫倔強。
1.指南方船舶。
1.鷓鴣的別名。
1.南方少數民族設置的竹弩。
1.蠻人的首領。
1.舊稱未開化的南方少數民族。
1.粗野閉塞。
1.少數民族地區的樂聲。
1.舊時北方人嘲笑南方人說話的聲氣。
1.古國名。在今河南省臨汝縣西南﹐汝陽縣東南。
2.古代寓言中的小國名。
1.南蠻集市。
1.謂動作笨拙生硬。
1.給蠻方的戰書。
1.蠻地風俗。
1.南方所產的藤。可編簟席。
1.指南方部族首領之家。
1.亦作"蠻僮"。
2.南方的童仆。
1.見"蠻童"。
1.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祭神用品。以面粉包肉為人頭形﹐故稱。
1.古時指南方少數民族地區。
1.南方少數民族的鼉鼓。
1.指南方少數民族的首領。
1.胡作;硬干。
1.指南方的溪流。
1.蠻夷與華夏。泛指邊遠地區和中原地區。
1.亦作"蠻弦"。
2.指南方少數民族的弦樂器。
1.粗暴的性格。
1.脾氣粗暴。
1.詈詞。猶言蠻子畜牲。
1.見"蠻靴"。
1.指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山林中的瘴氣。
2.特指外來的鴉片煙。
1.同"蠻煙瘴雨"。
1.指蠻荒地區的煙雨瘴氣。亦指蠻荒地區。
1.西南和南方少數民族生產的一種毛織品。
1.唐孟棨《本事詩.事感》"白尚書(白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后亦以"蠻腰"指善舞女子的細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