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對他人贈與的敬稱。
1.表示某個宗族或家族的標志。
1.宋政和間對縣主的改稱。
1.即族子。
1.群居;聚居。
2.叢生。
3.猶言姓氏籍貫。
1.并舉。
1.同族的人聚在一起。
1.亦作"族晜弟"。
2.同高祖的兄弟。亦泛稱同族同輩之人。
1.見"族昆弟"。
1.六畜疫病。
1.指同族。
2.同類。
3.指同類的人。
4.種類。
5.指民族。
1.見"族絫"。
1.稱古大夫死而無后者。
1.亦作"瘯癳"。
2.皮膚病。
1.聚族而居的村落。
1.謂一人犯罪﹐整個家族﹑親屬被誅滅。
1.族兄弟之母。亦泛指同族伯叔之妻。參見"族父母"。
也稱趕年”。土家族的傳統節日。在每年夏歷七月初一。除夕夜,有的地區有守田埂”的習俗。次日要放爆竹接年”,再敬奉祖先,吃蒸坨子肉和合菜。節日期間,人們跳擺手舞、演出小戲《毛谷斯》等。
1.同族兄弟之女。
1.眾庖。指一般的廚師。
1.記載宗族或家族譜系的書冊。
1.家族和親戚。
1.家族和親戚。
2.同族的親戚。
1.封建宗法制度下﹐族長對家族或家長對家庭成員的支配權力。
1.同宗族的人;同家族的人。
1.神名。
1.即族滅。
1.族里的紳士。
1.叢生。
1.周代官名。地官之屬。百家之長。《周禮.地官》有"族師"﹐"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鄭玄注引鄭司農曰"百家為族。"
1.謂與族人宴飲。
1.宗族姓氏。
1.猶世代。
1.族父中年少于父者。亦稱同族中與父同輩而年少于父者。
1.族滅。
1.后嗣。宗族中的繼承者。
1.同族兄弟的孫子。
1.聚語。
1.宗族共有的田地。有祭田﹑社地﹑義莊田﹑祠堂田等名目。有的由族長經管﹐有的由族里委托專人經管。所收地租用于祭祀﹑助學﹑救濟等。經管人常侵吞地租之一部或大部﹐侵吞全部以至祭祀不舉者則較少見。
1.有聲望的名門大族。
2.在宗族中的聲望。
1.在宗族中的地位。
1.鵪鶉的別名。
1.家族的世系。
1.周代樂章名。為鐘鼓樂九夏之一。
1.指同姓的親族。
2.指家族姓氏。
3.指世族大姓。
1.同高祖兄弟的兄輩。亦泛指同族同輩中年較長者。
1.即族昆弟。
1.古代樂曲的一種。
1.一族中的長輩。
1.族滅。
1.宗族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