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干燥而疏松的粉末狀或顆粒狀藥物。
1.指夜晚的煙霧。
1.亦作"宵燕"。
2.夜間宴席。
1.見"宵宴"。
1.夜晚。
2.指夜間小食。
3.指吃夜間小食。
1.天不亮就穿衣起身。舊時多用以稱頌帝王勤于政事。
2.黑色的絲服。古代婦女助祭時所穿。宵,通"綃"。
天不亮即起身穿衣,天黑了才吃飯。多形容帝王勤于政務,起早摸黑,廢寢忘食公在朝三年,宵衣旰食,鞠躬盡瘁。
1.乘夜逃跑。
1.螢火蟲的別名。
1.古代宮殿名。
1.晩上的閑暇時間。
1.《呂氏春秋.具備》"宓子賤治亶父……三年,巫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觀化于亶父,見夜漁者,得則舍之。巫馬旗問焉,曰'漁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對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魚也。所舍者小魚也。'巫馬旗歸,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嚴刑于旁。'"并見《淮南子.道應訓》◇遂以"宵魚垂化"為頌揚地方官善于教化之典。
1.夜雨。
1.夜晩的月亮。
2.指夜晚。
1.指月暈。
1.謂夜晚將辭祖廟的喪車。
1.夜行。
1.值夜班。
1.謂晝夜時間相等。
2.夜半。
1.螢的別名。
2.夜晚之燭。
3.指宵明和燭光,傳說為帝舜之二女。
1.高峻深邃貌。
2.開闊豁達貌。
1.深空貌。
1.黯然銷魂。形容極其悵惘。
1.謂消損而疲憊。
1.消除災異或變異。
1.銷兵。銷熔兵器。
2.銷兵。銷毀兵器。表示偃武修文。
3.減少兵員。唐穆宗時﹐蕭俛與段文昌當國﹐謂四方無虞﹐勸帝密詔天下鎮兵﹐每年百人之中﹐限八人逃死﹐謂之"消兵"。見《舊唐書.蕭俛傳》。《新唐書》則謂每十人歲限一人逃死不補﹐謂之"銷兵"。
1.亦作"消不的"。
2.受用不得。
3.少不得。
4.抵不上。
1.見"消不得"。
1.消散隱匿。
1.完成差事后把結果報告給主管人。
1.增減;盛衰。
2.謂變化。
增長與消減;旺盛與衰落陰陽消長|消長相傾。也指變化亙古無消長。
1.古代的一種烈性醇酒。
1.銷售市場;銷路。
1.亦作"消沈"。
2.消逝。
3.情緒低落。
1.享受。
1.消除憂愁。
1.除去,使不存在。
2.猶消遣;消受。
1.消減凈盡。單,通"殫"。
1.病名。
1.消滅;清除。
1.中醫謂以藥物消散疏導。
1.猶倒賣。
1.亦作"消的"。
2.需要;須得。
3.值得;配得。
4.禁得起。
5.享受;享用。
1.見"消得"。
1.消除毒害。
2.用物理方法或化學藥品殺滅致病的微生物。
1.消減;耗費。
2.貧乏;缺少。
3.疲倦。
1.滅火和防火。亦指滅火﹑防火人員。
1.猶消耗。
通常指個人消費。人們消耗物質資料以滿足生活需要的過程。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消費是人們生存和恢復勞動力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是生產人們的自身。生產決定消費,但從一般意義上說,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對生產產生重大影響,能促進或阻礙生產的發展。廣義上,消費還包括屬于生產本身的生產消費,如原材料的消費、活勞動的消費等。
用于個人和社會消費的那一部分國民收入。包括個人消費、文教衛生科學等方面支出以及社會保障基金和國家管理費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