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進(jìn)餐。謂早餐時間很早。《左傳.文公七年》"訓(xùn)卒,利兵,秣馬,蓐食,潛師夜起。"《史記.淮陰侯列傳》"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裴髎集解引張晏曰"未起而床蓐中食。"清曹寅《宿華陽》詩"最是衰脾慵早起,不堪蓐食徧津梁。"一說"蓐食"為飽食。見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春秋左傳上》。
1.指高空。
1.古印度傳說中的神鳥。即舍翅鳥神迦樓羅,為"天龍八部"中的護(hù)法神之一。
1.捕鳥的羅網(wǎng)。
1.篆書的一種。
1.烏鴉。
1.華佗五禽戲之一。
1.粗話。嚇唬。
1.宋時鄂州崇陽縣雷家洞﹑石門洞民所居住的鄉(xiāng)村。
1.江淮船戶稱農(nóng)歷三月的東北風(fēng)為鳥信。
1.指南方朱鳥七宿。語出《書.堯典》"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孔穎達(dá)疏"鳥﹐南方朱鳥七宿。殷﹐正也。春分之昏﹐鳥星畢見﹐以正仲春之氣節(jié)。"
1.猶鳥語。鳥鳴聲。
2.說話似鳥鳴。比喻難以聽懂的話。古指四夷外國之言。
1.綾的一種。
1.海島居民。先秦時指中國東部近海一帶的居民。
1.刻有鳳鳥形圖案的祭器。
1.粗話。心意。
1.鳥的翅膀。喻指棟上布列的屋椽。
2.借指傳書的鴻雁。
1.《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蠻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趙岐注"鴃,博勞鳥也。"后以"鳥音"比喻難懂的語言。古多指四夷外國之語。
1.鳥兒鳴唱。
1.像鳥飛躍。
1.傳說中的古國名。
1.繪有鳥形的旗幟。
1.鳥鳴聲。
2.指難懂的言語。古代多指四夷﹑外國之語。
形容春天明媚的景象春風(fēng)和暖,鳥語花香,此時不去郊游,更待何時?
1.指變化多端的陣法,如鳥散云合,聚散無常。
1.古代傳說舜耕歷山,群鳥為之耕耘。
2.謂如鳥啄食或如鳥爪爬抉似地耘田。形容耘田動作快速。
1.置尸于野﹐任鳥啄食的一種葬禮。
1.因字形與"烏j"相近,隱指妻有外遇的男子。
1.對唐李靖弟李客師的戲稱。
1.古代的占卜術(shù)。以鳥的飛鳴占卜吉兇。
1.謂如鳥之飛聚,突然而戰(zhàn)。
1.鳥形圖飾。
2.借指少數(shù)民族。
1.像飛鳥折回。形容快速返回。
1.見"鳥陳"。
1.形制如鳥的舟。
1.鳥嘴。
1.指鳥篆和籀書。
1.鳥嘴。柳星的別稱。屬南方朱鳥七宿之一。
1.鳥的腳爪。多比喻仙人纖細(xì)的手指。
2.一種上好的茶葉。
3.山峰名。在今南京鍾山。
1.鳥婉轉(zhuǎn)地鳴叫。
1.篆體古文字。形如鳥的爪跡,故稱。
2.指形如篆書的鳥的爪跡。
1.鳥的嘴。
2.茶名。
1.詈詞。指人多嘴。
1.詈詞。猶屁話﹐臭嘴。
1.古代火器名。
1.又名寄生。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細(xì)長,卷絡(luò)他物而上升。夏季開花,色有紅有白,為觀賞植物。
2.蔦蘿與女蘿。兩種蔓生植物的合稱。比喻關(guān)系親密,寓依附攀緣之意。語本《詩.小雅.頍弁》"蔦與女蘿,施于松柏。"朱熹集傳"此燕兄弟親戚之詩……以比兄弟纏綿依附之意。"
1.亦作"裊娜"。
2.細(xì)長柔美貌。
3.搖曳。
1.亦作"裊裊"。
2.輕盈纖美貌。
3.搖曳貌;飄動貌。
4.吹拂貌。
5.繚繞貌。 6.形容香氣散發(fā)。 7.悠揚(yáng)婉轉(zhuǎn)。
1.見"裊裊婷婷"。
1.亦作"裊裊婷婷"。亦作"裊裊亭亭"。
2.纖柔輕盈貌。
1.亦作"裊朵"。
2.古代婦女的一種頭上裝飾品。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