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君王的恩寵。
2.泛指榮耀。
1.方言。將近中午時。
1.舍人﹐古代官名。宋元以來﹐世俗尊稱貴顯子弟為舍人﹐也稱小舍人。
1.指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小范圍的赦免。
1.佛教語。謂菩薩顯現縮小了的金色化身。
1.亦稱"小嬸子"。稱夫弟之妻。
2.亦稱"小嬸娘"。對叔母的稱呼。
1.見"小嬸"。
1.見"小嬸"。
1.隋唐容量單位。隋唐度量衡有大小二制﹐三小升為一大升。
戲曲腳色行當。生行的一支。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一般不戴胡須。按所扮人物性格、身份的不同,分為巾生(又叫扇子生”,儒雅書生),紗帽生(又叫冠生”,文官),窮生(落魄書生),雉尾生(將領)以及武小生。
1.凡年齡逢十的生日叫大生日﹐其馀的叫小生日。
1.猶小生意。
1.小本經營。
1.用作祭祀犧牲的羊﹑犬﹑豕。
1.小的過錯。
1.文學作品中神怪自稱的謙詞。
1.《周禮》樂官名。
2.周代指王不自出之師。
3.古代帝王為貴族顯宦子弟開辦的低級學校的教師。
4.受戒未滿十夏之僧侶。
5.為僧人的謙稱。 6.為對年輕出家人的稱呼。唐姚合有《贈盧沙彌小師》詩。
1.短詩。
1.量器。對大石而言『代小石與大石容量之比為○.六比一。
1.幼年或少年時候。
2.時間單位。我國古代每天分十二時﹐以十二地支依次標記。至近代每時又分為二﹐適與國外每天分二十四點鐘相合﹐故沿稱現行二十四分法之時為小時。
1.年幼或少年時候。
1.謂年幼時聰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后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后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言人不能因少年時聰明而斷定他日后定有成就。
1.淺陋的見識。
1.原指早餐﹐后泛指點心﹑零食。
1.古小官名。《周禮》春官宗伯之屬﹐掌邦國之志﹑貴族世系以及禮儀等事『以后為尚書令史或地方官一般屬吏之稱。
2.侍從;書童。晉張翰有《周小史》詩。
3.稱官府中供奔走的小差役。
4.某一方面簡單的歷史書或資料書。如宋陳思《書小史》﹐纂次伏羲至五代書家小傳共四三○人;元宋伯任《酒小史》﹐著錄當時各地名酒名稱。野史亦或稱小史。明李栻《歷代小史》叢書﹐輯收歷代野史一○六種。
1.指宮中侍役。
2.指一般傭人。
1.古代輕車的一種。
1.宋代宮廷下級內侍官員的統稱﹐常充當內廷侍役和三省六部監門官等職。
1.古代高麗官職名。
1.形體較小的商品的交易。
2.小市鎮;小城市。
3.小集市。
4.指舊貨或另星雜物市場。
1.城市中占有少量生產資料或財產的居民。如小手工業者﹑小商人等。
1.小裝飾品。
1.小看﹐看不起。
1.小加試驗。
2.舊時太學生﹑童生應貢舉及學政﹑府縣之考試。
1.稍微顯示一下本領。鋒芒﹐刀劍的尖端﹐比喻人的才干﹑技能。
1.吝嗇﹐小氣。
1.依靠手工勞動﹑使用簡單工具的小規模生產。
1.形容不敢放手做事。
1.謂輕打就受﹐重打就逃開。儒家認為這是孝子受父母責罰時應抱的態度。語本《孔子家語.六本》"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
1.瘦小。
曲藝名詞。江浙一帶對彈詞的別稱。
1.小豆。
2.稱夫之弟。
1.即小叔。
1.似乎相識。
2.今江南稱夏收為小熟。
1.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歷七月六﹑七或八日。
1.權謀;小謀略。
2.法術﹑技術之小者。
1.詈詞。猶言小子。
2.僮仆。
3.為對宦官的蔑稱。
通常指十進小數”。即把十進分數寫成不帶分母的形式。如И7100=007,2310=23。ИХ號薄背莆小數點。小數點左面的數稱為小數的整數部分,整數部分為零的小數稱純小數”;整數部分不為零的小數稱混小數”或帶小數”。小數點右面只有有限個不全為零的數字時,稱為有限小數”,否則稱為無限小數”。無限小數又分為循環小數和無限不循環小數兩類。
1.表示小數部分開始的符號"."。
1.祭祀用的一種蠟燭﹐長二寸余。較長者叫做"大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