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選.潘岳》"既藉三葉世親之恩,而子之姑,余之伉儷焉……潘楊之穆,有自來矣,矧乃今日慎終如始。"呂延濟注"謂岳父與仲武祖舊相知好,況今日我與仲武順祖父之好如始也。"后因以為典,代指姻親交好關系。
1.書牘中請對方作答之用語。
1.啟示化導。
1.表示恩德。
1.開導教誨。
1.猶言見示﹑談到。常用作書札中的敬語。
1.佛教語。謂佛菩薩及高僧得病。
1.佛教語。稱佛菩薩及高僧身死。寂即梵語"涅盤"的意譯。言其寂滅乃是一種示現,并非真滅。
1.表現節儉。
1.顯示出來,使人們有所領悟。
1.表示儆戒。
1.顯示儆戒。
1.以某種動作或信號,對人發出警告或使人注意。
1.舉出或做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1.謂靈魂在夢中以事示人。
1.佛教語。佛菩薩及高僧坐化身死。
1.讓人知道;讓人看見。
1.暴露弱點;表示軟弱。
1.謂昭示于世人。
1.猶啟示。
1.指表示問候的簡札書啟之類。
1.猶指示。
1.佛教語。謂佛菩薩應機緣而現種種化身,如觀音之三十三身。
2.引申謂神靈的顯現。
1.示意祭獻。
1.顯露外形。
1.表示真實可靠。
1.古代兵家戰術用語。指行軍布陣表面所顯示的意圖。語出《孫子.計》"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杜牧注"《傳》曰'鷙鳥將擊,必藏其形。'如匈奴示羸弱于漢使之義也……韓信盛兵臨晉而渡于夏陽,此乃示以近形而遠襲敵也。"
1.顯明的證據。
通過表情、動作等表示意思招手示意|他用手指壓在嘴唇上,示意大家不要做聲。
1.表示優厚。
1.告知;曉示。常用于上對下或書札中。
1.信函用語。告知。
1.顯示于眾人之前。
2.當眾懲罰有罪者以示儆戒。
3.告知大眾。
1.表示器重。
1.規制﹐法式。
1.《詩.大雅.民勞》"式遏寇虐﹐無俾民憂。"鄭玄箋"式﹐用;遏﹐止也。"后以"式遏"為遏制;制止。
2.《詩.大雅.民勞》"式遏寇虐﹐無俾民憂。"鄭玄箋"式﹐用;遏﹐止也。"后以"式遏"為防衛;抵御。
1.見"式灋"。
1.亦作"式法"。
2.法度﹐規章。
3.占卜之法。《漢書.藝文志》五行家有《羨門式法》二十卷。
1.亦作"手稿"。
2.作者手寫的原稿。
1.徒手格擊。
1.工匠。
2.手藝。
3.靠手的技能做出的工作。
4.用手操作。
5.舊時中小學課程之一◇改稱勞作或勞技。
1.維吾爾族民間舞蹈。流行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多為女子獨舞,用手鼓伴奏,舞者能隨鼓點的變化舞出不同的姿態。表情豐富細膩,動作柔軟靈活。主要表現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的歡快情緒。
1.手銬。
1.筆。
1.親筆書札。
1.猶執筆。
1.手上的雕青記號。
2.用手作姿勢為記號來表示意思。
1.宋時一種屯守河道的軍隊。因在軍人手上雕青為號,故名。
1.方言。兇惡。
1.碑名。在山西省靈石縣。傳說唐崇徽公主手痕印在石上,故名。
1.謂行事不加節制或不能自止。